一百四十六 “义民”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他们当然也不认为尚未成年的刘宏的尊严就真的那么重要。
    所以剩下来百分之三十的人就算想要搞事情,就算想要抨击袁氏、对袁氏所作所为搞一些有端联想、怀疑他们的动机,那也是没什么意义的。
    他们再也无法形成之前那样疯狂且团结的攻击态势了。
    更别说这百分之三十里面也并非每个人都想和袁树、袁氏为敌,也并非每个人都想要真的深究这个“邀买人心”的问题,他们不认为这个问题闹大了之后他们就能全身而退。
    比起之前袁氏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事例,要是再有人发起对袁树的进攻,他们可不认为袁氏会继续容忍。
    上一次只有一个韩宗身败名裂,这一次要是再来,身败名裂的绝对不仅仅只有一个韩宗。
    至少那个“慷慨陈词”的袁隗肯定不会让他们全身而退的。
    袁隗一开始也没有注意到这个事情牵扯到那么多人,那么多朝堂上的官员都和这件事情有关系。
    等他意识到之后,立刻明白这不仅不是危难,反而是扩大袁树和袁氏家族影响力的大好良机。
    想通了之后,袁隗不仅没有在这件事情上避嫌,不仅没有觉得这是袁树的政治错误,反而还借由这件事情在朝堂上搞大扩散,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对着朝臣们、宦官们开无双——
    袁树一个小小的少年,尚且能有如此忧国忧民之心,不是官员,却肩负起了官员的职责,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与之相比,我们这些身居高位之人不就是尸位素餐吗?
    面对天灾,不仅没有很快拿出应对方略,却在这里追究责任、互相推诿,以至于错失良机。
    坐视城外三十万人陷于危难之中,不知道会为此葬送多少人命,不知会让多少人非议天子。
    现在有人站了出来,帮助他们弥补错误,承担起了本不该由他承担的责任,大家不仅没有心怀感念,居然还要追求袁树的责任!
    怎么有脸说出这样的话?
    怎么好意思干出这样的事情?
    都不必说你们有没有良知了,是该问问你们到底有没有人性了!
    都什么时候了?
    还在乎这种事情?
    如果坐视不理这件事情,导致城外居民大量丧生,现在天气炎热,死的人太多,尸体肯定不好处理,届时尸体腐烂,臭气熏天,堂堂帝都岂不为腐臭之城?
    更要命的是万一引发瘟疫,咱们这些人又有哪个能逃得掉?
    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诸位达官贵人们啊,都把自己的肚子剖开,把满是脏臭污泥的心肠掏出来洗一洗,拾掇拾掇吧!
    袁隗不避嫌,在朝堂上开无双、怒骂朝堂官员,对雒阳朝廷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同时,也为这件事情定下了基调。
    所以在大部分官员牵扯其中、左右为难的情况下,经由袁隗的无双乱舞之后,操控少年刘宏的宦官集团也没有办法就此事追究袁树的责任,没办法用邀买人心之类的罪责折腾袁树。
    他们没办法根据他们最初的打算从袁氏身上搞点什么好处下来,只能捏着鼻子咽下这口苦水,顺应朝廷的风向,做了该做的事情。
    很快,刘宏下诏令打开雒阳城门,放城外灾民入城避难,责令相关官员设置粥棚,让灾民得以充饥,不至于饿死。
    另外,还要尽快收容遇难者的尸体,避免遇难者尸体大规模腐烂引发不可预估的后果。
    最后,曹节和王甫等人在十分不情愿的情况下上表给刘宏。
    他们建议天子下诏褒奖“义民”袁树,褒奖袁树的功绩,并广而告之,以承认袁树一番作为的方式为自己挽尊,保留最后一丝颜面。
    消息很快传开。
    袁树的一番作为被正式认定为“义举”,得到天子褒奖,认为袁树是在“匡扶社稷”、“忠君爱民”,值得表扬。
    因为有背景的缘故,袁树的“义举”就此得到官方认可,不仅没有抨击、怀疑、猜忌,反而还多出了许许多多的称赞和美誉。
    一时之间,“义民”袁树的名望再次在雒阳城内的大街小巷之中流传起来,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仅仅是马日磾、蔡邕这些官员知道,连平头老百姓都知道,有个叫袁树的大善人正在做好事,正在救人命。
    袁树慷慨救人、活人无数的消息也像长了腿一样传遍了雒阳的千家万户。
    以至于雒阳东南一隅的杜氏别院里都传播起来了这个消息。
    跟着负责照料杜凝的老妇一起外出采购菜品的小侍女杜悦把这个消息带回了杜氏别院,叫杜氏别院里正在饶有兴味的阅读《知行论》的杜凝也知道了。
    “娘子,袁公子可真是个了不得的人物啊,现在雒阳全城都在传,说袁公子在城外救人,救了好几万人了都,连天子都知道了,还下诏褒奖袁公子,说他是义民呢!”
    “没成想这袁公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