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 袁某人の大义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卢植张张嘴巴,笑了笑。
    “袁君,我是比你大,但我也仅仅二十六岁,不曾参政,哪里能给出什么办法呢?”
    “也是,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
    两人相对而笑,也不知道是开心的笑,还是自嘲的笑。
    总而言之,卢植意识到了,袁树的思维非常敏捷且锐利,很多问题他一看就看到了根子上,但是也正是这些根子上的问题,难以解决。
    真要解决,那就堪比造反。
    可造反,是要掉脑袋的。
    但是不把这些问题解决掉,就要眼睁睁看着大汉崩塌,这……如何能接受?
    一肚子忠君道理的卢植实在是纠结矛盾极了。
    其实袁树也不是没有纠结矛盾过,他自己也矛盾过,但是经过和卢植的这一番探讨,他心中的某些想法忽然间发生了改变。
    “卢君,有些事情难以避免,但是自古以来,若要成事,非要有大义名分不可,吾辈行事,无论成功与否,首先,需要一个大义名分。”
    “大义……”
    卢植听袁树这样说,也点了点头:“师出无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袁君所言有理,那,吾辈之大义何在?”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袁树朗声道:“这是先秦以来历代儒家学子所共同追求的最高理念,此非大义,何为大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卢植听袁树这么说,多少有些恍惚。
    少顷,他的目光变得坚定起来。
    “袁君所言甚是,天下为公,方为盛世,若天下徇私,纵使强盛,也将崩塌,天下为公,就是最高大义!”
    “所以,天下为公,便是吾辈之大义!”
    袁树握住了卢植的手:“天下为公从来都没有错,过去之所以犯错,是走向天下为公之路走错了!现在,吾辈所需要去做的,就是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重启天下为公之行!”
    “善!”
    卢植双目放光,喜道:“这正是吾辈士人最该去做的事情,吾辈苦读圣贤之书,不为圣贤之道,又当何为?”
    袁树重重点头。
    “对了!对了!这便是吾辈之最高理想,这便是吾辈立身之本,天下为公,如何不正?”
    “大善!”
    卢植大为兴奋,握着袁树的手大笑不止,一扫方才的纠结与颓唐。
    他感受到了大义名分的重要。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句话从来都不该是妄言,从来都不该只是在口头上说说。
    一切以此目标前行,则堂堂正正,无人可以质疑!
    袁树看着兴奋的卢植,笑了。
    “卢君,致良知,便从此刻开始,天下为公,就是吾辈之良知,为此良知,纵千万人,吾往矣。”
    “致良知……”
    卢植恍惚片刻,眼神变得坚定起来:“袁君所言甚是!如此良知,纵使千难万险,吾辈,亦当前行不止!”
    大义名分的重要性在此刻体现的淋漓尽致。
    树立起一个绝对正确的大义名分,便站在了一处道德高地上,旁人若要进攻,首先,就要登上这高地。
    然而,这高地上,早已遍布袁树所建起的防御工事,纵使登上了,能攻破吗?
    我的高地,岂容你放肆?
    高地竖起来了,那么防御工事也要接二连三的建设起来。
    涉及到皇权之类的事情暂时还过于敏感,所以袁树和卢植很有默契的暂时没去提,而是针对其他一些事情作了一些讨论,为新学派的理论体系添砖加瓦。
    从致良知与知行合一作为起始点出发,先从个人角度完成个人的修行,然后再扩大到全社会。
    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没有遵从良知而行动的人,在精神上是个彻头彻尾的穷光蛋。
    穷光蛋首先要“善其身”,然后,才有资格兼济天下。
    由此出发,将致良知作为解决“穷”的行动方式,以知行合一作为“达”的最高目标。
    以良知立身者,就是达者,成为达者,才能关注社会问题。
    物质上的富有不是富有,精神上的富足才是真正的“富”。
    他们在学派内要树立起对精神富裕的追求,批判物欲横流的社会现象。
    个人必须要认识到个人的良知所在,剖析内心,直视内心的穷困与欲望的横流,反省自身,作出改变,以良知立身,摒弃过去的错误行为。
    在此阶段,袁树也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设性的想法。
    这些想法,他在延熹八年十一月初一第一次代表马融外出帮助传授学问给诸门生的时候,第一次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作为已经充分扬名并且具有一定声望的“马氏高足”,袁树代表马融外出给众门生授课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虽然年岁上的确很小,但是人家确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