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出书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研发组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大组。
    硬件组又划分为:微处理器、板卡、存储器、接口四个组。这其中微处理器小组最为庞大,下面还划分了:控制单元、指令寄存器、译码器、寄存器、逻辑运算、总线、缓存等多个小组。
    按照夏培晓的计划,她准备等芯片制造机械设计出来之后,分别对各个小组的成果进行打样测试。测试成功之后再进行整合,这样就能避免出现问题无法排查的风险。
    软件组的结构也清晰了很多,分为驱动程序、编译器、开发工具、操作系统四个组,可惜目前懂软件开发的人员相对较少,夏培晓希望李大国能参与进来亲自培养。
    人才短缺李大国也没什么好办法,只好勉强答应了下来。
    架构有了,接下来就是进人了。
    夏培晓和李沛沛商量之后,决定优先从下一批要来的科研人员中进行甄选,如果还是不够,那就从清北、夏科大、计算机所、物理所、半导体所等科研院所挖人过来。
    时间很快来到了八月中旬,眼看就要中秋了,上五村的村民暂时放下了紧张的施工建设工作,投入到了秋收之中。
    还好,对于现在的上五村来说,秋收主要的手工工作就是掰棒子,其它的机械全都可以搞定,所以,密集请假的情况就出现了三天,这之后便陆续又开始返岗工作。
    受之前洪灾的影响,今年的收成很一般,比去年少了近三成左右,好在还有五百亩大棚,想必饿肚子的情况不会出现。
    秋收过后,紧接着便是农田的翻耕以及冬小麦的耕种,这种劳作,现在完全靠机械可以搞定,耗不了多少人力。
    在李大国的一再要求下,上寨村计划种植完这一季的冬小麦之后,就转种植棉花,为来年的纺织厂做准备。
    有了大批开山机械的协助,上寨村的农田不光没少,反而比之前增加了三成,这就使得可以种植棉花的农田达到了一千五百亩,即便是按照最低的产量,来年也能至少收获三十万斤粗棉。
    李大国还强烈建议上寨、下寨、辛家沟三村搞养殖,他盼望顿顿有肉吃的日子已经很久了,可惜这个计划却遭到了所有大队长,还包括自己爷爷的反对。
    大家的想法很一致,人都吃不饱,搞什么养殖。
    无奈之下,好说歹说,几个大队长才勉强同意来年春天,养上五百只鸡,确保电研所的专家们都有鸡蛋和禽肉吃。
    至于猪,那就没得谈了,上五村家家户户都养猪,一年至少能产两千头,足够电研所的供应了。
    可问题是,他们也不想想,大别墅都住上了,到时候还得往门口盘个猪圈,简直是有违天理。
    陈庄工业区最近也有斩获,经过杜俊彦连日来的折腾,第一批自行车二十辆顺利下线了。
    可惜还没出厂门就被厂里的“高管”疯抢一空,九十九元的自行车,还不用票,打着灯笼都找不到。
    杜俊彦特意留了三辆给李大国,却被他嗤之以鼻的拒绝了,连车座子、脚蹬子都是木头的,这玩意儿它能骑?
    不过夏培晓和李沛沛却一人要了一辆,两位老先生骑上自行车,骑出了年轻时的感觉。
    秦文静也抢了一辆,记的却是李大国的帐。
    自从有了自行车,秦文静每天都蹬着上下班,于是南山村的大街上就出现了一道神奇的风景线,那就是秦文静在前面骑的飞快,李大国却在后面追的呼哧喘气。
    李大国提出让秦文静载他,却被她以男女授受不亲拒绝了好几次。
    一气之下,李大国拔了两次秦文静的气密芯儿,最终他也如愿以偿的坐上了秦文静的车后座。
    中秋节前一天,除了砖窑、钢铁厂这种不能停炉的工种,李大国给上五村所有的人放了三天假。
    假期工资照发,他还想给大伙儿发点福利,可惜他挖空心思也不知道该发什么,因为陈庄的工厂,除了瓦片砖头的什么也不趁。
    这事儿还是杜俊彦有办法,他为工友们发了一批瓷器票,每名工人可凭票在一个月内领取一套瓷器。
    而且,像电研所这些离家远的科研人员,他还给发了现货。
    福利,假期,工钱全都有,上五村可谓是上下欢腾。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