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新工艺实验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子谈好了,文静家居也要落在长山。”
    “文静家居?”
    李大国哭笑不得的看向秦文静,这货可真虎啊,这么大一份产业,一声不吭的就做了决定。也幸亏是赶上徐远山,要是别人,估计把她卖了都还帮人数钱呢。
    “长山比咱南山村便利了很多。”
    秦文静有点心虚,但还是假装自信的解释了一番理由。
    当然,这些都是徐远山教给她的。
    “好吧,你的展厅,你自己决定。”
    还好家底儿够厚,经得起败家娘们霍霍。
    徐远山如愿从南山村又拿到了一个新型半导体厂和一个家居卖场,心情大好。
    几人结伴回到了山下的小院。
    一夜无话。
    第二天,李大国早上锻炼完,邀请徐远山一同参观电研所的最新光刻工艺。
    这些天,汤定远、黄玲怡还有李沛沛新挖过来的光学专家马洪兵联合打造了一个恒温、恒湿、无菌的光学实验室。
    单单是一个实验室的硬件投入就干掉了李大国二百多万,还好大型发电机组的首笔款项已经到了,要不李大国可没钱做这种烧包的实验室。
    实验室将蚀刻光线改为了波长更短的紫外线,透镜也用上了玻璃厂最新打磨的高透度、大尺寸透镜,其成像和蚀刻效果要比之前的5微米工艺更加先进,至于能先进到什么程度,还得看今天的实验结果。
    两人来到电研所,换上特制的防护服之后进入了实验室之中。
    实验室内,汤定远等人带领几组科研人员正在进行紧张的实验工作。
    夏培晓和李沛沛也在旁边激动的期待着实验结果。
    几组实验完成,检验人员仔细的用检测设备查看芯片的蚀刻效果。
    拿到实验数据后,黄玲怡震惊的一度不敢相信结果是准确的。
    “老汤,再做一次。”
    黄玲怡将数据向汤定远展示了一下,汤定远也认为是实验过程出现了失误。
    又过去两个小时,枯燥而漫长的等待之后,实验结果出来了,数据比第一次还要夸张,几名实验骨干全都惊呆了。
    “0.5微米,怎么可能,黄教授,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汤定远依旧不敢相信眼前的数据。
    几十组晶圆的蚀刻结果全都是0.5微米,太特么吓人了。
    “应该没问题。”
    黄玲怡反复将每个实验步骤做了排查,结果还是令人惊叹的0.5微米。
    “夏教授,改进光源、透镜、环境之后,咱们的蚀刻工艺达到了0.5微米。”
    黄玲怡将最终结果汇报给夏培晓、李大国等人。
    0.5微米是个什么概念,足够在火柴盒大小的芯片上集成超过百万个晶体管,领先当前米国最先进的制造工艺超过十年。
    当然,今天实验的只是芯片蚀刻其中的一个小小的环节,如果想将整体生产工艺全都提升到0.5微米的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其中最关键的还是黄玲怡负责的掺杂工艺。
    目前3-5微米的掺杂工艺还在攻关之中,更别说0.5微米了。
    估计没个一两年根本就不会有结果出来。
    “0.5微米,0.5微米。”夏培晓喃喃的自言自语了两句,她也被这个数字震惊到了。
    要说她来电研所之前,夏国的集成电路制造工艺还停留在20多微米的基础之上,或者说对微米这个关键参数的概念都不是很清晰。
    这才过去多久,电研所就接连突破了20微米、10微米的大关,3-5微米的工艺也近在咫尺,这得是怎样的速度。
    “夏教授,下一步咱们该怎么办?”
    汤定远也有些吃不准了。
    之前电研所所有的工作,软件也好、硬件也罢全都是围绕5微米在进行攻关,如今0.5微米的工艺也有了希望,那接下来的发展就有了新的方向。
    一是继续围绕5微米进行攻关,0.5微米的工艺用作下一代的生产工艺,这样做的好处是研发速度不受影响,但研发出的微处理器性能肯定比0.5微米的工艺要差了很多。
    二是放弃当前的5微米技术,直接攻关0.5微米,这样做的话,生产出来的芯片肯定能惊艳全世界,但其投产时间就会变成未知。
    “大国有什么意见?”夏培晓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拿主意。
    “当前还是要快速研制出微处理器,0.5微米工艺用作下一代或两代的技术吧。”
    李大国思考片刻给出了答案。
    电研所当前重点要解决的还是从无到有的问题,只要快速将个人计算机研制出来了,从有到精的过程就可以按部就班。
    计算机的研发本来就没有止境,即便是奔着0.5微米的技术去,到时候依然还会有新技术出来。
    而且计算机的研发也不仅仅只有生产工艺一个参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