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成功了,咱们的收音机可太好用了。”
收音机的设计小组听取了李大国的意见,将几乎所有的元器件全都集成在一枚芯片之上。
这样做不光大大节约了收音机的制造成本,而且还极大的缩小了收音机的体积。
电研所试制的第一批收音机,尺寸只有当前的五分之一,重量更是轻了近十倍,已经无限接近于后世那种学校里的常用款式。
“真是还挺小巧。”
收音机算得上电研所第一款拿得出手的半导体产品了,李大国拿在手里随意的拨弄了几个台。
清脆的电台音将夏培晓也招了过来,她也开心的抱着收音机爱不释手。
“咱自己的收音机,说什么也得给我和李教授留两台,多少钱从我工资里扣。”
夏培晓少有的直接要走了四台。
“瞧您说的,咱这怎么说也是堂堂的副bu级单位,连台收音机都发不起还行,要扣也是从我工资里扣,就当我孝敬您和李教授了。”
李大国憨憨的笑着表示。
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助理研究员的工资有多少。
“夏教授、大国,你们就别开玩笑了,给咱的收音机起个名字吧。”
见夏培晓也喜欢自家的产品,汤定远也是一副得意的神情。
“这是你们芯片制造组的产品,干脆叫‘定远’牌得了,也算是对汤工你的精神嘉奖。”夏培晓满脸的亲和。
“我看行,汤工如果不反对,就叫定远牌吧。”
李大国笑着附和。
三人玩笑间将收音机的品牌名定了下来,他们哪儿知道,这么一件小巧实用的半导体产品会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风靡全国,几乎做到了人手一台。
当然这属于后话。
“夏教授、大国,接下来咱们的低端芯片设计什么?”
收音机已经试制成功,遥控器也马上研制出来,计算器的设计难度大一些,也在有条不紊的推进,汤定远准备筹备下一款产品。
“对讲机吧。”
李大国心中早就有了打算。
之前他已经不止一次和刘剑锋、麦冬等人提说了要研制无线对讲机的事情,如今技术条件已经成熟,是时候付诸行动了。
“我也认为可行。”
汤定远附和,对讲机在当今年代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只不过它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军事领域。
而且现在的对讲机笨重的像块砖头,携带和使用非常不便,如果像改造收音机那样,将其中大部分的电路改造为集成电路,必然能大大缩小对讲机的体积和重量。
汤定远已经从收音机的改造方面尝到了甜头,他现在恨不得将所有的传统电器全用集成电路升级一遍。
“对讲机的通信功能是不是也能应用到小型计算机上?”
夏培晓举一反三,马上想到了对讲机不仅仅能用于人和人之间的通信交互,稍加改进,说不定能用作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这就相当于是wifi的前身。
“计算机的数据传输还是先考虑线缆吧,无线传输不着急。”
李大国思考片刻给出了答案。
计算机通信可不是说句话就能搞定的,当前电研所的重中之重还是微处理器和小型计算机的研发。
其它的辅助功能,全都要放在后面。
从零到一是最为重要的。
“对了,夏芯1号的设计图预计半月内完成,黄教授那边也有所进展,5微米技术一定突破,但合格率还差了太多,相信用不了多久,也会有好消息传出。”
夏培晓也赞成李大国的做法,她简单同步了一下小型机的研发进度,抱着收音机回了自己办公室。
“大国,对讲机的设计能不能给些思路。”
夏培晓走后,汤定远接着追问李大国关于对讲机设计的事情。
现在的汤定远,尤其是一项工作开始前,会习惯性征询李大国的意见,这家伙总能给他颠覆常规认知的新鲜事物。
“没问题。”
李大国抽出一张草纸,一边勾勾画画,一边对汤定远做着讲解。
他的理念很清晰,那就是第一款对讲机是送给侦察营的福利,为此他专门设计了独有的加密、解密传输模式,不断变换的信号传输信道,用于信号增强的无线电中继台等等。
他还重点考虑了对讲机的耳麦设计。
最初,李大国是想将耳麦直接设计成后世流行的耳塞式,但综合考虑其稳定性和制造技术后,他还是最终选择了比当下耳机便携一些的头戴式耳麦。
“大国是想将对讲机给麦冬和刘剑锋他们使用?”
汤定远一下子便看准了李大国的意图。
“嗯,所以质量和可靠性尤为重要。”李大国强调了一下质量。
毕竟第一批对讲机可是军事用途,随便用几下就坏了可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