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归来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直在推进新产线的试车工作,预估出这个产量的时候,他还以为是统计人员算错了,于是又连续统计了三天的产量,取了平均值,最终还是得出了年产十万吨这一数字。
    十万吨啊,足足比之前翻了五倍,更重要的是,人员反而比之前需要的少了。
    原来150人才能完成的生产工作,现在只需要60人。
    他正发愁多余的90人该如何安置呢。
    “大国,你怎么看?”米占军扭头询问李大国的看法,这可是水泥厂的大功臣。
    “答应给机械厂的八千吨水泥可不能失言。”李大国淡淡的说到,你们可不能过河拆桥。
    “讨吃鬼,少不了你的。”米占军斜了李大国一眼,“我是问你对这个产量怎么看,还有多余的工人该如何安置?”
    “总结经验,再上一条产线吧,争取两条产线能将产量冲到三十万吨。”
    李大国设计第一条产线的时候,机械厂的技术还不成熟,全程又在抢工期,必然存在很多瑕疵,将设计和加工环节改善,再将设备的尺寸适当增大,单条生产线的产能达到二十万吨应该不是问题。
    “三十万吨?”
    米占军和董树生吃惊的张大了嘴巴,十万吨已经大大超出他们的想象空间了,还要再扩,大跃jin都不敢这么玩。
    “年产达到五十万吨的时候,就可以考虑提升水泥品质了。”
    眼前生产的水泥还只是普通水泥,也就勉强支持普通的建筑工程,一旦要起高楼,其强度远达不到要求。
    “多出来的人员该如何安置?”
    米占军再次询问关于人员的事情,他很清楚李大国那几个厂子都是无底洞,潜意识里是希望大国做接盘侠。
    “我准备起个制硅厂。”
    李大国将电研所的近期计划向米占军叙述了一遍。
    “如果那样的话,你还不如顺便再建个玻璃厂和陶瓷厂。”
    陈庄的几个厂子已经初步让米占军尝到了甜头,而且硅锭、玻璃、陶瓷的主要原材料都是石英矿,在他看来,与其单独建个制硅厂,还不如三个工厂同时上马。
    “我怎么没想到。”
    李大国也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硅锭是制造芯片的基础材料,而玻璃也是光学仪器的必备材料之一。
    至于陶瓷,接下来随着电研所的楼房陆续起来,肯定也少不了有大量的需求。
    更为关键的是,这几个厂子对设备的要求不高,和选矿厂、水泥厂没什么区别,无非就是多加几套设备的事儿。
    “能顶住压力吗?”
    李大国又想起了投诉信的事儿,询问米占军。
    “你能顶住我就能顶住,哥再怎么说也是堂堂的一县之主,还怕它小小的几张纸片不成。”
    米占军说的豪气冲天,李大国听的也是磨拳擦掌。
    俩人再次就工厂的下一步发展达成了一致。
    时间来到五月底(阳历7月上旬),天气变得炎热,李大国终究是错过了本年度的高考。
    这些天,南山村俨然成了一片大工地。
    六道沟的楼房正在如火如荼的建造,眼看着办公楼和公寓的第二层就要封顶。
    西河滩的选矿厂遗址也起了四面房子,这几天正在紧锣密鼓的刷墙、安窗户、置办家具,李大国准备将其作为首批专家的临时办公场地。
    住宿,初期就只能凑合了。
    李广顺动员村民,腾出了十五套宅院,临时当做专家宿舍,待到单身公寓建成,再统一入住。
    这些天,李大国也没闲着,他完成了新规划的制硅厂、玻璃厂、陶瓷厂的设计,杜俊彦已经拿了图纸带领工人们开始建厂房、造机器。
    一切计划都在紧张忙碌的向前推进。
    就在这时,暴雨还是没有任何征召的开始了,这让李大国以及整个上五村全都始料未及。
    柏岭县的汛期一般是阳历的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期大概一个月,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今年却早来了近半个月。
    暴雨来临的时候,起初大家认为一两天就能停了,可谁知它已经连续下了三天三夜,仍旧没有变小的迹象,村民们开始着急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