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开工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提完意见,李大国没多做停留,转身返回南山村。
    陈庄工厂,或者应该叫陈庄新工业区属于杜俊彦的主场,李大国不想喧宾夺主,削弱老同学的权威。
    不过临行前,他还是提醒杜俊彦晚上需要组织骨干参加培训,另外他也交代了一下捐赠、空调厂筹建以及在上五村之外招工的事,杜俊彦也都一一记下。
    返回南山村,李大国叫着秦文静、范建军匆忙吃了口晚饭,便仓促赶到大队院准备开课。
    夜校其实在夏国的各个社队早就有了,它的全名叫“政zhi夜校”,主要是利用业余时间,组织社员参加学习最高指示、最新指示、最新政策、文化科技等等。
    令他们没想到的是,上五村的村民,尤其是在工厂和工地上劳作的工人,早就意识到了知识匮乏带来的无知,通知的,没通知的全都来了。
    刘剑锋的侦察营也来了好几百人。
    大队院显然装不下近两千人的学员,不得已,培训地点改在了戏楼院,还临时加装了大喇叭。
    李大国的首堂讲座是有关力学入门以及常用的传动机械。
    考虑到大多数学员的文化都不高,李大国并没有过多的讲述理论性知识,而是用最通俗的大白话讲解各种力以及它的应用。
    水力、风力、电力、内燃机,李大国每讲解一个知识点,就以举例的方式讲授和这种力有关的应用,进而讲到相关的机械,最后再引申到机械原理。
    他这种讲法浅显易懂,而且非常实用,大都是有关村民们平时劳作的,所有人都听的聚精会神。
    就连大字不识几个的上岁数的村民也能听懂个大概。
    课程结束后,好多人还真像是学生一样,围着李大国不停的问东问西,询问有关平时工作中的不解之处。
    很显然,这种讲法非常有效果,一堂课下来,几乎所有人都意犹未尽。
    “没看出来,你小子讲的还挺不错。”
    秦文静听了也深有感触,她准备明天的课也照着李大国的方式来。
    “小意思。”
    李大国自信的回答,上一世他怎么说也是桃李遍天下的名师,这种入门课,对他来说还不是小菜一碟。
    “大国师叔,你刚才讲水力的时候,重点提到了水力发电,还说未来的夏国会兴建一批水电站,我就在想,如果把六道沟的水坝放大数倍,是不是可以用于大型水电站的设计?”
    范建军是典型的闷油瓶性子,平时人狠话不多。
    没想到他居然也在认真听李大国的课,而且还能举一反三的联想到六道沟的水坝。
    “这是自然。”
    李大国也没藏着掖着,如果六道沟的水坝设计能给眼前这两人一些设计灵感,那也是对夏国的基建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转眼又是新的一天。
    在刘剑锋的部队全程护送下,夏培晓带领电研所的首批科研人员终于来到了南山村。
    第一批人员不多,只有三十人。
    这其中电机研发团队就占了二十人,梁正泽的大项目还等着无刷电机投产呢,他实在等不起了。
    另外十人,有三人是夏培晓的学生,其他三人则是来自汪守忠的冀北半导体厂,还有两人,一个是之前李大国见过的邱国军,另一个也是个年轻人叫杨援朝,后世大名鼎鼎的XCDOS的开发者。
    当然现在他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无线电厂工人。
    堂堂一个大型的半导体厂只派了三名骨干,不用想也知道,汪守忠根本不看好电研所的研究,或者说他有私心,担心电研所的自主研发,会影响到他所主张的技术引进。
    果不其然,李大国问过之后便知道,即便是三名技术人员也都不是核心的,他们全都是因为不受待见,被排挤到南山村的。
    好在这三人全是当时设计集成电路的骨干,这令李大国稍感庆幸。
    “夏教授,你们不远千里过来,暂时却只能住简易房,实在太不好意思了。”
    李大国将研发团队的人带到西河滩的简易房门口,内疚的说到。
    原本他是准备了一批农家院,可惜全被洪水冲塌了,不得已,他最近才召集工人临时建造了两排简易房。
    简易房只是普通的红砖房,里面的白灰墙都还没干透,而且设施也很是简陋,一间房内,除了两张床,两张桌子,一扇衣柜,几乎空无一物。
    床上用品和洗漱用品也是刘剑锋临时从部队调配的,总之就是大写的两个字:差劲。
    “不碍的,重要的是得尽快启动工作。”
    夏培晓是典型的科研性格,只要能正常的搞研究就行,她对其它的东西没太多要求。
    而且,这些天她已经反复研究过国内外的各类资料了。
    正如上次讨论的那样,米国已经在轰轰烈烈的进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市场化了,夏国再不奋起直追,要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