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工作吧。”
李大国还有不少设计工作需要完成,不过看半夏胸前抱着的一摞文件也知道,她有工作要和自己沟通。
“这是咱们电研所的招生计划,李教授让我拿给你确认。”
半夏先递过来几页文件。
上面赫然是八月份电研所的招生计划。
博士12人,硕士30人,本科100人。
自己培养果然没有挖墙脚来得快。
辛辛苦苦带上三年,才能教出来一百多人才,这其中能留住多少还是个未知数。
不过好在这些将会是电研所的嫡系生力军。
所以,自主人才培养,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怎么还有我的招生?”
翻着名单中的讲师列表中,其中赫然有李大国自己的名字在内。
而且还是两名硕士,还有两门本科课程,分别是信息工程专业的编程课和机械自动化专业的机械原理入门。
这让他有些意外,论资历,自己可只是个助理研究员,带门大专课程就算是格外照顾了。
而且他的时间也不固定,万一将学子们耽误了可咋整。
“怎么就不能给你安排课了,人家夏教授她们排的,就你特殊啊。”麦冬在旁边打岔,她还以为李大国又想偷懒呢。
“不是那个意思,我才助理研究员,带硕士生有些委屈那些高材生了。”
李大国有些心虚。
他自己连个正式的学历都还没有,而且又这么年轻,搞不好会被人说闲话。
“装什么装,燕大、航天院都能讲,电研所自己的学生就不能讲了。”
麦冬反驳加挖苦道。
在她看来,李大国这人哪儿都好,就是遇事总往回缩。
只要不是火烧眉毛的事儿,全都是能推就推,无比的狡猾。
“行吧,真有不开眼的学生选了我,我就教。”
李大国倒是不缺自信,后世的他,博士生也带出来三四十个呢,不怵这点本科生和硕士生。
“这个是电研所即将投入开展的课题,你看看有没有问题。”
半夏看到李大国被麦冬拿捏的死死的,忍不住想笑。
她比麦冬年长两岁,性格更为沉稳,喜怒不形于色,但是自从来到了南山村,脸上的笑容不自觉的多了很多。
尤其是最近已经可以扔掉拐杖,一点点的走路了,她的心情更是说不出的惬意。
“课题方面你们看着推进就好。”
李大国扫了一眼,没什么大问题,只是激光打印机和投影仪不能当下开展,略微有些遗憾。
“对了,今年上五村的收成如何?”
李大国将文件递还给半夏的同时,冷不丁问了一句。
这让半夏微微愣了一下。
这个问题超纲了,完全不是自己的工作范畴。
什么时候农业也需要她这个超级大秘过问了。
不过这个问题还真没将她难住,思索片刻之后,半夏流畅的报出了一组数据:“上五村去年入冬前在下寨村和辛家沟新造了两千亩农田,加上现有的农田,总共有五千亩。
今年小麦的收成为250万斤左右,去掉公粮,队上预留了70万斤,分到每人头上估计有200斤。
看似不多,如果再加上秋收、大枣、副业的收成,肯定不会饿肚子。
再有就是,上面也考虑过上五村的特殊情况。
年底的时候会根据耕地占用、工厂的工人等情况,给出粮食和粮票的补贴。
以现在上五村的收入情况,主粮肯定会有富余的。”
半夏担心李大国会为缺粮发愁,特意补充了一下上面的扶持办法。
按照南山村的发展趋势,土地逐渐减少会是长期的趋势,李大国也没更好的办法。
除非再给他并过来一个乡镇,专门发展农副业。
“那电研所这边的粮食不会有问题吧?”
“没问题,从下个月开始,每名科研人员根据职级,平均会有50斤的主粮配额,肯定是绰绰有余的。”
半夏自信的补充到。
主粮不缺,现在上五村还有独立的养猪、养鸡、养牛、养羊的农场,再加上去年搞的大棚菜。
温饱问题应该算彻底解决了。
“那大棚菜还在种植吗?”
李大国又想到了去年搞的大棚菜,那可是关乎到整个电研所和长山的冬季蔬菜问题,也不能掉以轻心。
“放心吧,米县那边协调了长山峪和南牌楼两个乡,由南山村出资金和技术,它们两个乡出农田,夏收完成就开始建造一万亩的大棚。
今年咱不光不缺菜,没准还能小赚一笔。”
半夏不无得意的说到,很显然,和另外两个乡合作建大棚也是她的主意。
虽然这点收入对于如今的电研所来说,算不上什么,但却可以实实在在的帮着这两个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