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夜风拂面。
他望着远处的夜空,心中却无比清明。
技术,从来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而他,才刚刚开始。
赖磊站在展台前,望着那台通体银灰的压铸机,心中却没有太多波澜。
展会现场人潮涌动,各国媒体、汽车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纷纷驻足,低声交谈着什么。有人拿出测量工具,小心翼翼地观察模具的细节;有人举起相机,试图记录下这个“中国制造”的历史性时刻。
“赖总,德国《汽车工业周刊》的记者想采访您。”助理小林走过来,轻声提醒。
赖磊点点头,转身朝采访区走去。
镜头对准他,话筒递到面前。
“赖先生,您认为这台机器会改变世界吗?”记者用略显生硬的中文问道。
赖磊笑了笑,语气平静:“我不确定它会不会改变世界,但我确定,它会让中国制造,更加值得被尊重。”
记者愣了一下,随即飞快地记录下这句话。
采访很快结束,赖磊回到展台,继续接待来访的客户。
……
展会结束后,赖磊没有立刻回国,而是前往慕尼黑,与德国一家高端模具制造商进行技术交流。
对方是欧洲老牌工业公司,拥有超过百年的历史,技术实力雄厚。他们对研究院的压铸机表现出浓厚兴趣,尤其是那副由翟达手工打磨的模具。
“我们愿意购买这台机器的使用权。”对方代表开门见山。
赖磊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反问:“你们想用它做什么?”
“制造新能源汽车的底盘一体化压铸件。”对方代表毫不掩饰,“我们相信,这项技术会彻底改变汽车制造的模式。”
赖磊沉吟片刻,点头道:“可以谈,但有两个前提。”
“请讲。”
“第一,技术必须本土化,不能直接用于海外竞争;第二,合作必须建立在平等互信的基础上,我们不会做技术输出的单方面提供者。”
对方代表略显惊讶,但很快露出笑容:“赖总,您是一位真正的战略家。”
会谈持续了整整一天,最终双方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
回国后,赖磊立刻投入新的研发工作。
研究院的“高端制造技术研究中心”正式挂牌,首批合作单位包括清华、哈工大、北航等高校,以及多家汽车制造企业和材料供应商。
“我们要做的,不是复制一台机器,而是培养一批真正懂制造、懂技术、懂创新的人才。”赖磊在揭牌仪式上说道。
台下掌声雷动。
……
与此同时,研究院的订单持续增长,9000吨压铸机的产能已经接近极限。
“赖总,我们是不是该考虑扩建生产线?”许学军问道。
赖磊摇头:“不是扩建的问题,而是要重新思考整个制造体系。”
“什么意思?”
“我们要做的,不是单一设备的输出,而是整套制造方案的输出。”赖磊目光坚定,“我们要把压铸、模具、材料、工艺、自动化,全部整合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制造体系。”
许学军愣了一下,随即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你是说,我们要做‘技术标准’?”
“没错。”赖磊点头,“我们要让‘中国制造’,成为全球高端制造的新标准。”
许学军沉默片刻,低声道:“这条路,不好走。”
“我知道。”赖磊微微一笑,“但正因为不好走,才值得我们去走。”
……
夜色渐深,赖磊独自站在研究院的顶层天台,俯瞰整个厂区。
灯火通明,机器轰鸣,工人们依旧在忙碌。
他深吸一口气,感受着空气中弥漫的金属气息。
这是他熟悉的味道。
也是他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的味道。
“技术,从来不是终点。”他低声自语,“而是起点。”
远处,一台新的压铸机正在调试,准备迎接下一次极限挑战。
而他,也将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