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面试间内,杨舒双腿并拢,端庄淑雅。
韩琪看着简历...
身高168....26岁,国内一本,海外留学生活经验四年,国际经济学和传媒双学位。
父母是东阳人,但因为工作原因已经迁出多年....
那天之后,翟达的生活变得异常紧凑。白天他在公司处理日常工作,晚上回家继续修改《铸剑》的后续章节。他几乎没怎么休息,整个人瘦了一圈,但眼神却始终明亮,像是有什么东西在支撑着他。
项健有时候会打电话来,问问他进度怎么样,顺便提醒他注意身体。项健知道,翟达不是那种会轻易放弃的人,但他也清楚,这本书背后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一个普通作家的创作冲动。
“你不是一个人在写。”项健有一次在电话里说,“你是在替一群人说话。”
翟达笑了笑,“我知道。”
唐小葵这段时间也变得安静了许多。她不再追问书里的内容,也不再提钱老的事,只是默默地支持着翟达。每天晚上,她都会给他泡一杯热茶,放在书桌上,然后轻手轻脚地离开书房。
“你别太拼。”她有时候会小声说一句,然后就去睡觉了。
于女士也察觉到了儿子的变化。她虽然不太懂翟达写的是什么,但她知道,那一定很重要。她开始变着花样给翟达做饭,尽量让他吃得好一点,休息得好一点。
“妈,你别太担心。”翟达总是笑着说,“我没事。”
可他知道,自己真的有点撑不住了。
那天晚上,他坐在书桌前,盯着屏幕上的文字,脑袋已经开始发晕。他揉了揉眼睛,继续敲字,可手指已经开始不听使唤。
“不行了……”他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口气。
就在这时,书房的门被轻轻推开。
唐小葵探头进来,看到他这副样子,皱了皱眉,“哥,你又熬夜了?”
“嗯……快写完了。”翟达勉强笑了笑。
唐小葵走过来,把一杯热牛奶放在他手边,“喝点东西,然后去睡吧。”
“你不是早就睡了吗?”翟达有些意外。
“我等你呢。”她顿了顿,语气柔和了些,“你最近太累了,我不想你一个人熬着。”
翟达看着她,心里忽然有些感动。他点点头,“好,我喝完就去睡。”
唐小葵没走,而是坐到他旁边,轻轻靠在他肩膀上,“哥,我知道你很重视这本书,我也知道你不是为了出名或者赚钱才写的。我只是希望你别把自己累垮了。”
翟达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谢谢你,小葵。”
那一夜,他终于放下电脑,躺下休息。唐小葵帮他盖好被子,关上灯,轻声说了一句:“晚安,哥。”
第二天早上,他醒来的时候,已经是八点多了。唐小葵已经去上学了,桌上摆着热腾腾的早餐,还有一张纸条:
“哥,饭热好了,记得吃。别太拼,我支持你,但更希望你健康。”
他看着那张纸条,心里暖暖的。
吃完饭后,他回到书房,继续写书。
他写到了1967年,氢弹试验成功的那一天。他写到了那些科研人员在荒凉的戈壁滩上,顶着风沙,日复一日地工作。他写到了他们如何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他写到了那个年代的信仰、理想、牺牲与坚持。
他写得越来越投入,也越来越沉重。
项健那天晚上打电话过来,语气有些迟疑,“翟达,广电那边又提了一些意见,说我们最好再删减一些内容,尤其是关于……那个年代的细节。”
翟达沉默了几秒,“他们想让我删掉什么?”
“关于主角在试验基地的那段经历。”项健叹了口气,“他们说,那段写得太真实了,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关注。”
翟达笑了笑,“他们怕出事。”
“嗯。”项健顿了顿,“你打算怎么办?”
翟达看着窗外的夜色,轻声说道:“我不会删。”
项健没说话。
“我不是在写小说。”翟达继续说,“我在记录一段历史。也许现在没人愿意提起,但总有一天,他们会明白这段历史的意义。”
项健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道:“那你得小心点。”
“我知道。”翟达点点头,“我会处理得更巧妙一些。”
挂了电话后,他打开文档,开始重新润色那段内容。他没有删减,只是换了一种表达方式,用更隐晦的笔法,把那些细节埋得更深。
他不是在妥协,而是在寻找更合适的表达方式。
他知道,真正的历史,不是靠删减来掩盖的,而是靠记录来传承的。
几天后,他把修改后的稿子发给了项健。
项健看完之后,沉默了很久,然后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