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看我干啥?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36章看我干啥?(第1/2页)
    在这个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代,电视依旧是普通人看世界的主要媒介。
    有线电视覆盖率虽然已经很高,但对于一些县级以下行政单位,尤其是偏远地区和乡镇村屯的电视就只能收到三个台:
    一个中央一套。
    一个本省卫视一套。
    另一个就是当地的县级电视台了。
    而且,其中信号最好的,清晰度最高的,也是本地台。
    搞个鱼骨天线或者小锅盖天线倒是能多收几个台,但信号也是极差。
    像楚安这代人小时候,家家都有个天线杆子立房檐边儿上,经常性大人在电视机前指挥,楚安这些孩子抱着天线杆子,向左转,向右转。
    您要是觉得这种只播几个小时的小电视台没什么观众,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一来,本地新闻高度契合当地老百姓的生活。二来,这种小台容易钻空子,监管也不严。
    他们能播的东西,大电视台未必就敢播,都是最贴合百姓喜好的。
    像是武侠片啊,港台日韩好莱坞大片啥的,管你有没有版权?赶上过年一天24小时电影联播,都是大伙儿爱看的。
    有时,搞点擦边也不是不行。胆儿大的后半夜专门放三级片,就是这么野。
    所以,地方小台的拥趸,尤其是年轻群体和农村观众是非常多的。
    张军梅其实到现在还是晕晕乎乎的,她这个外联主任属于临危受命,客串起了发行总监的职务。
    而且,到现在她也没想通,那个楚十块到底是怎么把缺兵少将的剧组,运营成今天这个样子的。
    组里的每一个人,包括她自己,都甘愿听从他的指挥,也都干劲十足。
    也许大伙儿已经意识到,他们可能在创造一个奇迹。
    张军梅揉着眉心,心说,大伙儿心里憋着一口气。
    因为《最好的我们》可能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周播剧。
    第一部绕开卫视渠道,以点代面为主攻宣发方向的剧集。
    而这一切,还是在资本的围追堵截下完成的。
    这将是华夏电视剧发展史不可能被忽视的奇迹。
    也许,只有等到《最好的我们》正式播出的那一天,大伙儿心里这口气才能宣泄出来。
    而到了那天,大伙儿到底能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就要看她这个宣发总监的了。
    “和兰姐说一声,咱们今晚到盛京,不休息,马上开会处理细节。”
    张军梅拼了。
    楚安给他的任务是:一个月500家县市级电视台。而她给自己的目标是1500家,她要超过《民国风云》的首播购片记录。
    就在张军梅指挥百人发行团队,展开一场另类的宣发行动的同时,剧组也在紧锣密鼓地忙碌中度过了一个星期。
    9月3日。
    严格意义上来说,楚安已经开学了,但剧组这边已经忙飞了,他这个团队的主心骨绝对不能缺席,所以理所当然的请假了。
    此时,窗外的老榆树依旧在阳光下沙沙的低音着。
    屋内,《最好的我们》剧组所有演员齐聚于此。
    楚安作为编剧,正捧着剧本,让大伙儿自己找地方坐。
    “今天等会儿再开始围读,上午陆导打电话,他在从阳城回来的路上,今天由他主持围读,这会儿应该快到了。”
    正说着,陆鸣泽风尘仆仆地冲进来,也不管一众演员见了导演,齐齐站起行着注目礼,朝着楚安就来了。
    “搞定!辽省广电答应了!”
    楚安皱眉,示意陆鸣泽出去说。
    现在,剧组有些事儿就跟做贼似的,保密级别那叫一个高。
    没办法,天都那边因为之前融资的事已经警觉起来了,对剧组盯得更紧了。
    楚安为了减少麻烦,现在是能少一个知道的就少一个。
    把陆导拉到外面,“说吧。”
    陆鸣泽难掩兴奋,“搞定了!辽省广电给咱们一路绿灯,他们的省内审批可以压缩到三天,然后会由省广电专人专用送到盛京广电总署。”
    一脸坏笑,“送审那个副局长是总署下来的,人头比较熟。保证我们公示周期不会超过一个星期。”
    楚安一听,大为意外,“也就是说,咱们从送审开始算,最多十天就能过审?”
    这是什么效率,高的楚安都不敢信。
    陆鸣泽得意,“其实,辽省广电原本没这么上心。”
    “虽然对咱们这个项目很重视,但你知道的,是成绩,也是风险。开始只是答应给12张许可证,也帮助去总署尽量协调。”
    “但你知道他们为什么突然就积极起来,甚至不惜违背常理的压缩审批周期吗?”
    楚安,“为啥?”
    陆鸣泽神秘兮兮的,“宁远台这边报上去一组数据,省广电的人没跟我说,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