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周孝愚的自证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没问题?”
    周孝愚点头道:“事无不可对人言,可以拍摄,里面很干净。”
    彭柄点了点头,对周孝愚露出一丝赞许的表情,“那就好。”
    802房间中,摄像机已经架了起来。
    房间内的布局看着比想象中还干净,毕竟曾桥经常过来打扫,另外周孝愚也会时常打扫。
    蔡瑶在房间内随意扫了一圈,并未看到什么意外情况,她朝着摄影机招了招手,示意对方跟上。
    “小周,冰箱里面能看一眼吧?”
    “可以的。”
    蔡瑶像个吃瓜群众一般拉开冰箱,见里面塞得满满当当,西红柿鸡蛋蔬菜和肉类都有,其中一提挂面摆放在最上方。
    心中基本上有了数。
    她示意摄影师拍摄了一遍干净的灶台和已经开封的各种调料瓶。
    面色越来越和蔼。
    “小周,你平时在家经常做饭吃?”
    周孝愚面色如常的解释道:“就是下面,偶尔炒几个菜。”
    “已经很不容易了,像你这个年纪的年轻人会做饭就已经打败了90%的同龄人,我们家那小子目前初中,比你小不了几岁,和他爸一样从来不去厨房,平时让洗个碗还要给红包,少于20元是坚决不干的。”
    周孝愚继续解释道:“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听说你从小父母不在,和爷爷一起长大的?”
    “是啊。”
    关于周孝愚的家世,蔡瑶也只是点到即止。
    由此也能看出来他们的准备工作,对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都查询过。
    然后摄影师跟着进了书房,一时间,被搁在旧报纸上和书柜架子上的诸多乐器惊呆了,甚至在乐器附近还能看到几颗蟑螂丸。
    蔡瑶原本想问一句,这些乐器你都会弹奏吗?
    最后直接闭上嘴巴。
    人家都说了擅长所有民族乐器。
    光是这一点,夸一句小艺术家已经不过分了。
    趁着摄影师将关注点集中在民乐上时,蔡瑶注意到一本搁在书桌上的《古文观止》,书籍的中间插着一支圆珠笔,旁边还有一本摊开的笔记本。
    蔡瑶拿起《古文观止》,见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备注。
    而笔记本上也写满了笔记。
    “那个,对着这里拍一下。”
    蔡瑶脑海中一时间冒出‘爱学习’三个字人设,对周孝愚的好感度再次上升了几个百分点。
    一个18岁的年轻少年郎,自己会做饭,擅长演奏所有民族乐器,还这么爱学习,家里还这么干净。
    这样的少年,你夸他一句‘好孩子’不为过吧?
    为什么网上还有人喷他呢?
    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讲真,蔡瑶虽然是音乐报的记者兼编辑,算是一名媒体工作者,35岁的她不管是生活阅历还是工作经验都异常丰富。
    每次接触采访对象时,都会提前几天事无巨细的了解一下对方的生活轨迹和所有公开的作品,做到一个心里有数。
    再通过现场的采访,一个栩栩如生的活人形象已经装进了她的脑海中。
    等到时候写报告时,才会做到下笔如有神。
    就在之前,她其实对周孝愚的大概印象已经形成了,而现在,在对方的家中浏览一遍后,这种印象仿佛又被镀上了一层光,已经牢牢地刻在了对方心中。
    蔡瑶抽了抽鼻子,甚至心中隐隐有了一丝小感动。
    这孩子,从小父母就不在了,真有点可怜。
    “这里也要拍一下。”
    蔡瑶将书桌上的《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书籍一一展现在摄像机画面中。
    最后隔空问道:“小周,你平时就是通过这些来学习填词的?”
    周孝愚在客厅隔空回复道:“是的,不过我的老师张小轩告诉我,不能光靠书本,而是要细心的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旋律和触动。”
    “大自然就是一本最好的书籍,里面铺满了各种优美的旋律,就看你能不能发现。”
    蔡瑶由衷的感叹道:“真好。”
    卫生间和主卧并没有进去拍摄,这就属于个人隐私了,即便人家嘴上愿意,多少要给别人留点体面和空间。
    要有点眼力劲。
    最后,周孝愚从书房中拿出装着二胡的琴盒,随后又将一本夹着圆珠笔的笔记本带上。
    一行五人乘坐两辆车继续出发,30分钟后来到红姐所在的小区。
    讲真,这还是几人第一次来到红姐家中。
    抵达小区门口时,红姐摇下车窗,朝着门口的保安招呼了一声,“身后那辆车是我朋友,要来我家做客,麻烦放他们进去,登记的事我一会过来处理。”
    “尊贵的业主你好,你的要求一定会得到满足。”
    门口的一名20岁精神小伙装模作样的给红姐立正敬礼。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