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乐评人的恰饭技巧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曾不易将QQ音乐新歌榜的页面截图下来,然后发到自己的微博主页下。
    配文:
    “音乐双子星,周孝愚,凶猛,我严重拖后腿了。”
    “大家去各大音乐平台支持一下我的歌吧,连新歌榜前十都进不去了,太惨了。”
    作为一名26岁的大男孩,他还是第一次在微博上卖惨。
    好歹也是近两年出道的优秀创作人之一,曾不易的微博下面自有一群音乐领域的八卦记者、编辑和乐评人盯着。
    并不是说有多喜欢他,而是为了寻找第一手的素材。
    为了恰饭。
    譬如音乐人周小涛,上次在微博发帖揭露申哥新歌抄袭,微博粉丝从50多万涨到300万。
    还收到了对手的几万红包封口费。
    赢麻了。
    而乐评人柯小兰,上次怒喷周孝愚的第一张专辑‘不够主流’‘曲高和寡’‘有抄袭嫌疑’,隐晦的索要封口费,结果被周孝愚和红姐无视,直接没鸟他。
    等中央音乐报的采访发布后,他一下子成了小丑。
    碰瓷勒索不成,反被打脸。
    这件事让他耿耿于怀。
    没恰到饭不说,还丢了一次人。
    不管是面子,还是实惠,总要找回来。
    要知道,乐评人和音乐人虽然有部分身份重叠的地方,但大体上是两个群体。
    音乐人,一般是从事音乐行业的幕后人员,可以是乐器演奏者,也可以是编曲老师,还可以是修音师,歌手,词曲作者等等。
    音乐人是有自己本职工作的,一般在圈内多少都有点人脉和小名气。
    偶尔客串一下乐评人,兴趣和利益各占一半。
    乐评人就不一样,他们在之前是一些娱乐报的记者或者编辑,或者撰稿人,亦或者之前在音乐幕后圈子混过,然而,随着互联网浪潮的发展,他们的本职工作丢了。
    纸质媒体被互联网媒体取代。
    怎么办呢?这些人也要恰饭,总不能去电子厂打螺丝。
    他们自诩为文人,穿着长衫,轻易是看不起那种体力劳动者的。
    没得法,只能转行做自媒体。
    也就是所谓的微博大V,或者UC浏览器上的大鱼号,仗着自己对圈内信息的了解,以‘思路清奇’‘敢说敢喷’‘专找有流量的人和事下嘴’。
    以此来吸引眼球,博流量。
    华夏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什么鸟都有。
    还真有一些吃了饭没事干的圈外好奇小白,就喜欢看他们这些大V或者乐评人喷人,亦或者揭露黑幕。
    圈外人对娱乐圈总是带着一些特殊滤镜。
    既好奇,又有些愤愤不平,为什么不平?谁让这帮人赚得多来着。
    就喜欢看你们出丑,就喜欢看你们圈内人的撕逼,和各种不堪。
    过瘾。
    譬如著名的娱乐圈J委王公子就以敢喷人而大受欢迎,当然,这其中首富公子的名头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拿B站粉丝UP主举例,一旦粉丝值达到30万或者50万之后,就可以接广告了。
    发一条广告,最低1000元起步。
    所以对于他们这些乐评人来说,粉丝值或者流量就是钱,就是切身利益。
    音乐人和乐评人有哪些不同呢?
    音乐人:做人做事有道德底线,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是单纯为了流量而博眼球,一句话概括,想赚钱,但是也要脸。
    乐评人:流量就是money,老子就靠这恰饭了,老子不要脸,只要钱,当一回小丑又何妨?恰饭嘛,不寒碜。
    音乐人可以兼职做乐评人,但是乐评人是无法做音乐人的,专业知识无法支撑他们转行。
    其实可以把乐评人理解为过去纸质媒体时代的小报记者。
    这不,柯小兰就第一时间看到了曾不易发的微博截图。
    曾不易本身在圈子有一定的知名度,是一位新登场2年的创作人,算是后起之秀。
    而这件事还涉及到他的一个老冤家周孝愚。
    这一下,来活了。
    同时,整个人也来神了。
    他心中藏着的那把18CM大刀再也憋不住了。
    柯小兰快速从电脑桌上的烟盒中抽出一根华子,点燃,眯着眼睛吸了一口,随后重重扣了一下好几天没洗的头发。
    吸了一口后,感觉有点不对劲,又将嘴边的烟蒂拿出来瞅了一眼,原来是一根利群,只不过被他狸猫换太子,装在了华子的烟盒中。
    问就是因为面子作祟。
    柯小兰一时间怒从心中起,对着电脑骂道:“玛德,老子前几天抽的都是华子,现在却只能抽利群,都怪这厮。”
    “这次,一定要恰到饭。”
    对于他们这种职业喷子来说,恰饭也是一门学问。
    首先,你要有几百万的粉丝值,发出去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