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得及将曲子抄下来,只是轻轻的读了一遍,当下就感觉到一股浓浓的割裂感。
华夏风歌曲一般都是最简单的主歌+副歌模式,在作曲结构中属于A+B,编曲其实有一定的固有格式,类似古文中的八股文。
这首歌词的第一段和第二段属于主歌部分,第三段是李清照的原文,属于副歌部门,也就是所谓的歌曲高潮部分。
然而,不管是意境,还是最直接的语意翻译,第一段和第二段,与第三段之间都是割裂的。
【第一段歌词:一朝花开傍柳,寻香误觅亭侯。纵饮朝霞半日晖,风雨着不透。】
简单翻译:花儿开在柳树边,风景甚好,主角出门郊游,寻着花香找到了一处凉亭暂做歇息,从行李中拿出酒,对着天边朝霞咕咕咕喝了一口,好不爽快,躲在凉亭中风雨吹不到打不着,爽。
这是一幅简单的出门郊游画面,风格还算轻快,饮酒的习惯按在李清照身上也不会出戏。
这一段,勉勉强强,意境略微差了些。
【第二段歌词:一任宫长骁瘦,台高冰泪难流。锦书送罢蓦回首,无余岁可偷。】
简单翻译:主角穿着一身宫廷长裙,因为思念,导致人都消瘦了,喝完酒后,突然发现凉亭边的台阶有点高,用手摸在上面,台面有点冷,情不自禁的眼泪流了出来,写给老公的情书(或者家书)早就邮寄出去了,尚未收到回信。
蓦然回首,发现时间又过去了许久,自己又老了一岁,时间就这么一点点从手中溜走了。
【第三段歌词: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简单翻译: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
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
看出来了没?
整个三段歌词,合起来就是格格不入,时间节点都搞错了。
第一段歌词的意境:出门郊游,喝酒,整体氛围轻快。
第二段歌词的意境:突然想到了思念的人,分开的丈夫,以至于触景伤情,整个人都瘦了,还在现场留下了相思的泪。
这段的意境是悲伤的。
第三段歌词的意境:未出嫁前的懵懂少女,日子过得潇洒,喝完酒后次日醒来,有些伤春悲秋。
是不是风马牛不相干?
在研究过李清照的生平后,周孝愚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段歌词的时间节点搞错了。
第三段的时间节点是出嫁前。
而第一段和第二段的时间节点是嫁人后,家庭遭遇变故,被迫和丈夫分离,丈夫留在了首都,而主角则回到了娘家,两地分居,所以思念。
这尼玛是回光返照了吗?
一下子从20多岁变成了18岁?
从意境上看,第一段和第二段勉强可以凑在一起,先开心,再伤心,毕竟可以触景伤情嘛。
但是第三段歌词中展现出来的那种懵懂少女的悲春伤秋情怀却是和前面两段歌词的意境太割裂了。
给人一种狗尾续貂的割裂感。
就好像你点了一盘青椒肉丝,夹了两筷子,发现尼玛盘子的一半是咸的,一半是甜的。
具体到周孝愚身上,让他有一种花了2万块钱开盲盒,开出来一堆半成品和残次品的懊恼感。
不是系统出品必属精品吗?
有点大失所望。
他挠了挠额头,在书房翻找了一下,最后在客厅茶几上找到了之前买的那包华子。
他需要静一静。
抽了半支烟后,周孝愚再次回过头来看这首歌词,抛开意境和时间节点,以填词的格式来分析,前面两段的主歌部分是没问题的。
用词造句方面没啥问题,遵循了填词的基本原理,也就是用一些看似文绉绉,让人一下子看不出啥意思的文雅词汇来堆砌,给人一种很高大上的直观感觉。
抛开歌词,他继续将整首作曲写在A4纸上。
将A4纸夹在纸板上,拿到古筝桌面前。
慢慢的弹奏了两遍。
发现整首曲子的质量也就是一个B级水准。
而这首曲子在系统空间中的评价是A。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难道是因为《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电视剧的火热,连带着将这首歌给带火了?
周孝愚弹奏了片刻,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已陷入到一道死胡同中。
其实眼前的这首曲子并不算是一个完成品,因为它只有词和曲,并没有将编曲所用到的乐器一并写下来。
这也是他特意留了个后手。
等到最终的合同签订后,他才会将完整版的编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