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63章 我这是在他的伤口上撒盐啊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张站着睡着的照片,一定会非常的震撼人心的。”
    钱淑珍目光炯炯地说道,看着这整个漫画工厂的所有人,都在如此努力的为《龙JUMP》这本漫画杂志拼着命。
    《龙JUMP》真的是想不成功都难呢!
    ……
    另一边,京城,《人民日报》编辑部。
    这几天邮箱几乎都要爆了,一堆又一堆从吉省寄过来的读者来信,简直是要把编辑部的这些编辑们给震撼到了。
    因为,他们寄来的信,几乎都是一个模子。
    里面是一张《吉省日报》,首当其冲的内容便是钱淑珍的一篇《时代的伤痕,回家的知青》。
    然后附的一封读者来信,便是迫切地希望,《人民日报》能够转载这篇《时代的伤痕,回家的知青》文章,要求《人民日报》,真正聆听一下人民的声音。
    嚯!
    好家伙!
    这年头的读者都这么牛逼的么?
    竟然来信,用如此强硬的语气,要求《人民日报》刊登他们希望的内容。
    这恐怕在几十年后的人们眼中看起来,是那么的不可思议和不切实际。
    可偏偏……
    这年头的各种报社,还真的都是这样,尽可能的聆听人民的声音。
    人民喜欢什么,需要什么,他们就刊登什么。
    即便是《人民日报》也不例外,虽然上面大多都是一些重要的新闻和社论,传递的是国家层面大的方向和政策风向。
    但它都叫《人民日报》了,能不听听人民真正的声音么?
    如果只是一两封来信提出这样离谱的要求,编辑们大可视而不见,不去理会。
    可是,当一百封,一千封,甚至是上万封这样的信堆在了《人民日报》的编辑部里,本身就已经是一件很震撼人的新闻事件了。
    “这……这怎么回事啊?这个大诗人海子的影响力,居然会如此之大。”
    “对啊!他离一个婚,居然一整个吉省的人民都在为他打抱不平。”
    “呵呵!真的只有一整个吉省么?你们有点太乐观了。昨天还都是吉省的信,今天你们看看,这些信,已经有很多是其他省份来的了。
    我刚刚听说《闽省日报》、《汉中日报》、《沪上日报》、《岭南日报》等十几个省份的日报,全都转载了《时代的伤痕,回家的知青》这篇文章了。
    现在那些省份的读者们,也同样被号召了起来,要往我们《人民日报》编辑部寄这样的信了。”
    《人民日报》社的一名主编,哭笑不得地随手拆开一封,寄信地址是上海的信。
    果然,从里面拿出了一张报纸来,正是转载了《时代的伤痕,回家的知青》这篇文章的《沪上日报》。
    主编晃了晃《沪上日报》,笑着对大家说道:“各位同事!看来啊!咱们《人民日报》如果不转载《时代的伤痕,回家的知青》这篇文章的话,就是不听人民的呼声,无视民意了。
    咱们这小小的编辑部办公室,很快就会被这些信给彻底堆满了。”
    “哈哈!主编,我从一开始就说了嘛!咱们《人民日报》是一定要尊重民意的。
    赶紧转载吧!不然的话,咱《人民日报》都要失去民心咯!”
    “转载吧!我把明天本来准备发在头版的那篇社论给撤下来,改转载《时代的伤痕,回家的知青》。”
    “就是嘛!咱《人民日报》,也为大诗人海子鸣一次不平。要是再不转载,等所有省份的日报都转载一次了,咱《人民日报》也没啥必要转载了。”
    ……
    这个时候《人民日报》的编辑们,都是又红又专,三观正得很。
    只是之前顾虑到会不会扩大化影响,才一直压着没有转载《时代的伤痕,回家的知青》这篇稿子的。
    可现在一看这架势,转载不转载,这影响已经都扩得足够大了。
    而且似乎不转载的话,事情会扩得更大啊!
    所以嘛!
    经过编辑部的一致同意,《人民日报》将在明天的头版头条上,正式转载《吉省日报》记者钱淑珍的文章《时代的伤痕,回家的知青》。
    ……
    第二天,当《人民日报》在全国铺开,《时代的伤痕,回家的知青》这篇文章,真正全面覆盖到全国范围内。
    大诗人海子被离婚的重磅消息,彻底引动了全国青年们的愤怒情绪。
    大家纷纷为大诗人海子感到愤愤不平,甚至有些知青跑到街上大喊大叫了起来。
    所幸的是,在当地有关部门的控制下,并没有发生什么恶性事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卷第163章我这是在他的伤口上撒盐啊(第2/2页)
    只是,海子前妻的恶名,彻底在全中国扩散了出去。
    钱淑珍发这篇文章的目的,终于达到了。
    这是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