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慈悲心肠的小公子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恢复了安静。
    直到这时,先前的副将方才继续道:
    “不用争,这次要修筑的堤坝,是由琼州一直往南去,需要的人手多。”
    此话一出,难民们的心便落回了肚子里,不限制名额就好、就好……
    “当然,尔等也无需过于担忧,此次的筑堤与往年的服徭役不同,虽工期大,但加上琼州境内各县的百姓,不会因赶工不顾劳工的死活,不仅如此——”
    副将的声音重重拉长,成功将众人的心吊了起来。
    “此次劳役将采取工分计算制,每个人可根据自身条件领取劳工内容,活计越轻松则工分越少,劳工任务越重则工分越多。
    每日至多只能完成二十个工分,超过十工分,一日可用两餐,超过十五工分,则可领三顿口粮,若是工分达到二十,则可额外领取一勺肉。”
    哗——
    人群中再次发出惊呼。
    活干得多能吃三顿?!
    还有肉?
    肉!
    他们上次吃肉是什么时候来着?
    忘了……得是旱灾之前吧……
    咕咚——
    咽口水的声音此起彼伏。
    “但这事,你们不得对外透露一个字,一旦走漏了消息,上头下来一查,别说你们,便是自掏腰包给你们资助的小公子,都得受牵连!”
    小公子?
    谁?
    “哪位小公子?”副将看一眼傻了的众人,自问自答道,“自然是京中贵人家的那位了!
    小公子心善,虽还不足三岁,却在得知尔等自去年起便无粮可食时,心中不忍,特意央了贵人,将自己的所有积蓄捐出,做筑堤期间劳工们得伙食用,
    放眼望去,那京中的公子,谁家不是沉迷玩乐?
    唯有贵人家的小公子,不仅愿意拿出所有积蓄资以筑堤,还交代了,只要汝等不偷懒,直到竣工前,便是最基本的伙食,都是粮面!”
    哇——
    不愧是京中贵人家的小公子,出手就是阔绰——这是难民们的第一想法。
    小公子真真是菩萨心肠,天神下凡——这是第二想法。
    如此一番组合拳下来,一颗心被摁在地上反复摩擦的难民们,瞬间对素未谋面的小公子心生感激,每日睡前都要对着自己储存起来的粮食默默祈祷“原小公子平安喜乐!”
    总之,这日起,先前还惶惶不安死气沉沉的流民,瞬间变成了斗志昂扬准备洗心革面的失足青年。
    之后的劳役工作中,更是比当地的百姓还要卖力,虽然……他们吃的也比琼州劳役的百姓好,但他们是由崔丞手下人直接统领,和琼州百姓也没有任何交集,甚至连工作任务都不同,故而也无人知晓。
    但你要说他们的日子比琼州服劳役的百姓要好,却也不尽然。
    因为按照穆浅染的安排,这群俘虏属于先头部队,所有分配下去的工作内容,虽然可以选择,但除了上了年纪的可以做些轻松一点的伙计外,其余的青壮年可选择的工作,也都是在“很累”与“非常累”之间。
    毕竟是当做起义军的,自然是要物尽其用,往往他们干完前期的工作,撤走后的第三天,琼州当地的劳工方才到达该地接手。
    如此一来,就导致了,以流民为主的劳役队伍,身体承受力发强,吃得也越发好,效率也就高了,自然也就不用赶夜工。
    每天早睡早起,吃嘛嘛香,短短半个月,几乎全部壮了一圈,比起先前的模样,现在才是起义军该有的精神头嘛!
    也是因为这些俘虏,崔丞才不得不多待了这么些时日,毕竟可是有五千余人呢,若是一个没控制好,说不准真就再次起事了。
    这也是过往服徭役时,官府不敢让劳工吃饱的原因之一,若是每个劳工都壮得跟头牛似的,一旦压制不住,是要出乱子的。
    虽然这点威胁对率领四万余兵力驻扎在山中的吉州大军等同于无,虽然这些俘虏的亲眷都在城里,虽然比起闹事,现在的他们只想铆足了劲赚工分,在长官那里刷存在感,以便日后入吉州军,但——
    以防万一,绥阳县还是来信,让崔丞多在陆临山多待一段时间,既能震慑难民,还能顺便给小公子家中的兔子相个亲不是?
    直到五日后,崔丞才带着自己精心挑选的母兔,正式启程。
    当天,陆临县的粮仓便被一扫而空的,直到大军浩浩荡荡离开,站在粮仓前的县令还未能回过神来。
    看着空荡荡的粮仓,即便早已有了心里打算,陆临县的县令依旧心痛难忍,被掏空的,何止是陆临县的粮仓?分明还有他的身体啊!!
    硕鼠!一群硕鼠!!
    ……
    时光匆匆,一晃眼,便到了月底,崔丞的大军还在回城的路上,绥阳县的县学迎来了首届集健体与学识一体的友谊赛,简称——知行赛。
    对此,作为起名人的穆浅染是这样解释的:
    “知识与行动合一,又何尝不是另一种‘知行合一’呢?”
    如此,绥阳县第一届知行赛正式开启。
    经过半个月晨昏定时定点体能训练,上、内、外舍的学子们在进行了数场内部比拼后,终于确定了最终的参赛名单,誓要为自己所在的学舍夺得更高的名次。
    由此,往日里瞧不起穷书生的富二代和官二代们,也不得不承认,在某些方面,这群村里出来的泥腿子,确实比他们厉害……一丢丢。
    比如考察记忆力的赛事方面,谁能想到,平日里畏畏缩缩上不得台面的弱鸡,竟是能看一遍就能全篇诵读?简直是非人哉的存在。
    再比如,平日总是被先生斥责的又矮又胖的蠢猪,竟是能一口气举起两个用实心木串起来的圆盘石墩!
    再再比如,平日里抠搜得,连买纸笔时都要和书店管事讲价的穷书生,竟是能在瞬息间便算出十几个数的增减答案!
    毫不夸张地说,那一瞬间,看着身边层出不穷的同窗,往日里学业中上的学子世界观都被颠覆了。
    那一刻,学舍墙上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彻底具象化。
    无人知道那是谁的墨宝,县学内,并没有字迹那般狂妄的夫子,唯有少数人,从墙壁右下角那充满童趣的小小掌印看出了些许端倪。
    ……
    清晨,一道本不应该出现在县学这般安静读书场所的鼓声,自学舍前的院子里响起。
    “爹爹~快!快!知行赛要开始啦!”
    早早便吃完饭漱完口的孩童,急得在门口跳脚。
    “急什么?现在才集合呢。”忙活了大半夜的穆浅染,拿着一个肉包,边走边吃,一脸的萎靡。
    为了这个智力和体力二合一的竞赛,她已经连着熬了好几个大夜了。
    智力比拼还好,场地就在讲堂内,她制定了一个大概流程,就全权交给小迷弟孙夫子去办了,其题目大多都是由县学夫子们去翻书查阅题型,等题目确定了,她再过目一遍就行。
    最麻烦就是体能赛事了,一个是场地问题,另外一个是裁判和成绩的制定,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保证参赛选手和围观群众安全的基础上。
    多是文弱的书生,比赛的项目必然也不能和军队对标,穆浅染大多都是参照的后世运动会项目来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