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集《禅观与净土》(念佛篇)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门的结合,然后,啪,出现了尊贵身。但是这个地方不是这个意思,他不是自力庄严,他叫他力庄严。这种尊贵身是透过一种对弥陀的忆念,去启动弥陀的这个愿力以后,佛陀对他的加持回馈。这个地方的尊贵身偏重在他力庄严。
    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的确是尊贵身。我们举个例子,比方说忏公师父。当然,每一个菩萨都有他不可思议的地方。菩提心、空正见,这个是无形的功德,但是从身相来看,忏公师父的确有不可思议的摄受力。
    举个例子,过去台北有几个做生意的,到莲因寺去参观。他们也没有学佛,他们只是来参观的。结果,突然间看到忏公师父从寮房走到大殿的时候,他们三个做生意的居士就情不自禁地,看到忏公师父就拜下去了,情不自禁地。尊贵!
    当然,当我们出现一个果报的时候,我们世间人就是傻傻地看果报。有智慧的人看到,欸,他到底是怎么修来的?我们重视他的因地。后来我发觉,忏公师父他老人家特别喜欢拜佛。他要去坐火车的时候,还有十分钟,欸,我再拜几拜!有时候一拜就把火车给耽误了。当然重点不是他拜几拜,表示他的心态,心心有这种忆佛的想法。你想想看,你还有十分钟你会去拜佛吗?你也不会去拜佛,对不对?所以他这个十分钟会去拜佛,表示他这种心态——闻我名字,听闻名号,受持。就是说,他把忆佛念佛当作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心中有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集《禅观与净土》(念佛篇)(第2/2页)
    心中有佛的时候,是怎么回事呢?“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诸位!佛号进入你的心中,它不会空过,它会释放香气。就是说,没错,你的内心没有香气,但是你经常把佛放在心中,它就是不断地熏,最后你也有香气了。沾到什么香气呢?生尊贵身。所以你看喜欢拜佛、喜欢念佛的人,比那些不喜欢念佛、完全走自力的禅宗人……当然,内心的心地法门我们不予评论,因为这个无相的功德很难讲,但是从有相的因缘来说,忆佛念佛的人真的比较尊贵。不是他修来的,是弥陀本愿摄受。所以从这个愿可以看得出来,从现实生活我们也可以感觉到这个愿的存在。当然,这个是人天福报。
    庚二、常修梵行愿(三十六)
    我们来看看,当我们把佛号在心中不断转的时候,有没有更高等的东西?比方说,出世的解脱。我们看第二个,常修梵行。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是弥陀的其中一个愿,常修梵行愿。说,我成佛以后,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在诸佛世界的这些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菩萨们(这个菩萨偏重在凡位的菩萨),那么这个凡位的菩萨他做什么事?他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叫“闻我名字”。也是一样,他听闻以后,包括身业的礼拜、口业的称念、意业的观想、皈依。
    这个佛号在他的身口意长时间地运转以后,会留下什么功能呢?“寿终之后,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梵行,就是出离心最基本的一种表现,就是他对世间的五欲慢慢地淡薄。这个地方“常修梵行”,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如果这个人功夫深,他兼修四念处,那么这个时候他再操作佛号表现出的常修梵行,就是这个人会完全离欲,对世间快乐的五欲很自然地就没什么兴趣了,就是功夫深。对于一个初学者的话,“常修梵行”指的是什么呢?虽有五欲的现行,但是他做完以后,他会有一种增上惭愧,他心中会有一种抗拒的力量出现。就是说,虽然他没办法完全把这个欲望的烦恼消灭,但是他的那种抗拒力量已经出来了。为什么?他有惭愧心了,事后增上惭愧。
    这就看得出来,佛号在他心中已经释放一种力量,叫作出世的常修梵行的善根。这个是讲出世间的解脱。
    庚三、修行具德愿(四十四)
    我们看第三。第三就进入大乘福慧的两种资粮,菩萨道。作为一个菩萨道的人,他如果兼修佛号,对他有什么加持力呢?我们看第三,修行具德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修菩萨行,具足德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们解释一下。就是“设我得佛”,在“他方国土”,非西方净土的这个发菩提心的菩萨“闻我名字”,他做了两件事:第一个,他身口意受持佛号;第二个,“欢喜踊跃,修菩萨行”。一方面他受持佛号,一方面他有做一些义工,主动积极地积集很多的资粮。
    那么这样有什么好处呢?“具足德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具足德本是什么意思?莲池大师说,这个“具足德本”,就是心想事成这种大福德境界。福报差的人,他的福报要透过追求,这个人福报的力量薄弱;福报大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