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小乘圣人成就圣道以后,其实他有足够的能力来度化众生,但是他为什么不呢?他不是没有能力,他是心中的阴影未消,法执。他曾经把三界观得“三界如牢狱,生死如冤家”,“但其自度,不愿度人”。他离开三界的时候,他如此地诃责三界。当然,他成功离开三界了。但是我试问你,你后半段怎么走?你要从空出假怎么走?
所以,你离开三界,为什么不能用操作小乘方法为主流呢?人啊,做什么事,要把眼光放远一点,你不能够说我现在处理这个问题就行了。所以《法华经》的思想就是说,你成佛之道最好是一次到位。你这个法门操作以后,你想一想是不是有后遗症。
大乘佛法不是。大乘佛法是认为说,本来无生死,是因为你执着妄想。所以它的空是空掉你的执取,你把它放下就好,不要空掉外境。从大乘的角度,生死没错,它也没招惹你。其实轮回本来就没有错,我们今天为轮回讲一个公道话,它就是一个业力的释放。但是业力的释放当中,我们的心多事,开始打妄想,由感觉打妄想,然后开始执着,弄得生死轮回就是这样错综复杂。当然,凭良心讲,痛苦是我们自己惹来的,我们不能怪罪于生死。
当然,这样讲很多人没办法接受,这怎么怪来怪去又怪我自己呢,对不对?我明明被生老病死整得不得了!那当然,你要没办法接受,好,你就用无常观。但是你要知道,无常观这个对治法门,用得刚好就好了。有些药虽然猛烈,但是你适可而止,不然会有后遗症的。
我们今天讲到本来清净,这个法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它没有后遗症。当然这个法有个缺点,太细了,有些人感觉不出来。但是你要会操作,你会觉得它妙用无穷。所以在《法华经》的思想就是怎么办呢?就是实法跟权法,心性本来清净、无常败坏一起用。
从这个概念,我们套到净土宗。我觉得我们现在不一定要用善导大师的专修法门去批评蕅益大师的圆修,也不要用圆修思想去看不起善导大师,其实这两个各有各的特点。如果你能够成功地把善导大师的这种厌离想的皈依,跟蕅益大师的本来清净的皈依结合起来,高明!因为这两个法药我们缺一不可。你站在一念心性的角度,去对治如梦如幻的生死,追求如梦如幻的净土,这样子离开娑婆世界完全没有后遗症,你以后会高高兴兴地、快快乐乐地去,会高高兴兴地回来。
我要提醒大家,你是用什么心态离开娑婆世界的,其实很关键。可能你现在感觉不出来,但如果你今天以带有毁灭性的心态离开娑婆世界,我要提醒你,你一定会后悔的,一定会后悔,因为你后半段没法走。你到底以后怎么办呢?你留下这道深的阴影你怎么办呢?我们每一个人迟早要成佛的!就是说,娑婆世界的确要离开,但是你可以用更好的心态离开,因为你迟早得回来。难道你不需要为你自己以后留点后路吗?
所以,从一种圆满的心态离开娑婆世界,你才可以从一种菩提心的角度回到娑婆世界。所以我们为什么把圆教思想放进去?因为善导大师的那种思想太强烈了,但是你不强烈力道又不够,因为他没有理观,他凭什么放弃生死、放弃主宰?他一定是要下很猛很猛的药。所以我觉得这两个应该平衡一下,善导大师的强烈的皈依跟蕅益大师这个理观的圆融稍微平衡一下,这样子就更圆满。大家体会一下。
好,我们今天上到这,明天再来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