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走不过去,它一定招感生死业力。第二个,她跟她的儿子、跟她的先生,未来还有很多的事情,还有很多的因缘的互动。
所以诸位!人生的可怕是怎么回事啊?叫作辗转相续。业力的可怕就是,它这个地方A创造了B,B创造了C。就是说你不能让它相续。所以这个临终的正念只有一种概念,叫“断相续心,破和合识”。这个转动的轮盘转到这个地方,结束了,不能再转下去了!
当然,业力要不要相续,就看你的妄想有没有相续。诸位!只要你现在的内心还有什么事情过不去,最好现在(临终之前)让它过去。如果你这个坎没有过去,你临终这个坎就过不去了。过不去的后果就是,你要为这个妄想付出再一次受生、受老病死折磨的代价。折伏现行烦恼,就是在讲这件事情。所以,所有往生的人的基本功,他的佛号是安住、是调伏的。
乙二、仰仗佛力
能够走出过去,安住、调伏,你才有资格讲引导,让佛号引导。那怎么引导呢?我们往下看感应道交。看乙二,仰仗佛力。
我们前面透过提起佛号以后,安住心性、调伏过去,现在就有资格谈感应道交了,引导。我们把它念一遍。
我们的内心有两种的念想,一个是从人生的经验得来的。人生经验得来的念想几乎都是错的,因为它受了感受的刺激,透过妄想,透过执取。这个大概都是跟生死业力有关系的,跟生死业力相通的。这一部分的妄想,当然我们要去面对,要去处理。第二个是来自于经典,佛陀的圣言量,依教起观产生的念想。这个是要建立的,就是往生的念想。
那么这个往生的念想为什么这么重要呢?因为它牵涉到感应道交。我们来看第一个。先看看佛陀的功德力。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佛陀的功德力是圆满义、自在义。他是遍一切处,不管你在台湾,在新加坡,在大陆,在澳洲,都有佛陀的功德。而且佛陀是自在的,他不受束缚的。但是,一个自在的佛陀,当我们要把这个功德转他成自,要落实到每一个生命的时候,必须要有一个很重要的桥梁,就是“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我们必须对极乐世界要有念想。
就是说,凭什么这个佛号在你临终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往生的力道?因为你临终提起佛号的时候,你要念想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如果你这个时候想的是娑婆世界,这个佛号可能就变成一种人天的快乐了。所以,我们心中的念想对佛号是有引导作用的。阿弥陀佛是普门示现,但是他不能主导你,他不能决定你要去哪里。就是说,你喜欢怎么样,你是什么样的希望,他就满你的愿。他这个他受用的功德,只能够“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所以说,当我们念想的是佛陀的功德,是极乐世界依正的庄严,那我们就能够现出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就是投入弥陀的功德当中。所以结论: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众生心想生。就是说,当我们的心是忆念极乐世界的功德的时候,我们的心才有可能契入弥陀的功德海,因为所有的功德都是从心想出来的。
诸位!极乐世界是怎么来的?凭什么你能够受用极乐世界七宝池、八功德水?它从两件事情来,两件事情:第一个,当然阿弥陀佛要先把它创造出来。阿弥陀佛没有创造,你怎么打妄想也没用,感应道交是双方面的。第一个,弥陀要把这个功德创造出来。第二个,你在佛堂的时候就要有这种念想。一开始只是念想,一个想象,到最后的时候突然间就弄假成真了。就是这样来的。
诸位!如果一个念佛人对极乐世界完全没有概念,你百分之一百不会往生,因为不合乎因缘所生法。你心中没有念想,你怎么会出现这个果报呢?你如果能够往生的话,你就把“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理论推翻了,完全推翻了。平常都没有极乐世界的念想,就突然间莫名其妙往生了,没有这回事情!
比如外道。诸位!一贯道念佛的人多了去了,外道一贯道也有很多人念佛,你觉得他会往生吗?他不会往生。他们念佛,只是他心情不好,他来念佛,他当一个皈依境而已。他没有一种往生的念想,他怎么往生呢?他只是在念佛,他不是修净土法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集《禅观与净土》(往生篇)(第2/2页)
所以,“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你可千万不要忽略你的念想。你现在的点点滴滴的念想,已经在累积一种感应道交的能量。你临命终的时候极乐世界凭什么现前?莲花凭什么现前?“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就是这样来的。阿弥陀佛创造了,你的念想感应道交了。
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台湾的雕刻师,他做了很多经典的雕塑。他用木头能够雕出各式各样的马,躺在地上的、走路的、在草原上奔跑的马,各式各样的马。有人就问他,你这个马是怎么雕刻出来的?这雕刻师说,我拿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