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集《禅观与净土》(往生篇)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就在这个地方。你不能等到临命终再学习,临命终已经来不及了,临命终不是学习的时候。临命终只能够复习,就是你本身已经懂道理了,经过善知识的开导,把你的功夫给恢复过来。所以我们必须趁身体健康,身心相对稳定的时候,赶快成就一种往生的念想,做好临终的准备,这个就很重要。
    那么什么叫作做好往生的念想呢?我们提出了三点说明。第一个,庄严想;第二个,功德想;第三个,成就想。三种念想要必须在临命终的时候成就,那平时就要透过学习。
    “庄严想”在这地方有三段,这个庄严指的是依报的环境。首先我们对极乐世界所依止的环境要有所认识。当然,所有环境的基础就是大地,极乐世界的大地是怎么回事。大地庄严分两段:一个总标,二别释。
    我们先看总标。
    观彼世间相胜过三界道
    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
    这段是个总标。在观察极乐世界依报的世间相的时候,我们要有一个概念,就是“胜过三界道”。它不管是因地,不管是果地,都是超越三界的。
    从果地上来说,它是“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
    因为极乐世界依报的环境,本质是无障碍的。娑婆世界的五尘是有我就没有你,有你就没有我;极乐世界往往在五尘当中是互含互摄的,它光明当中有庄严,庄严当中有香气,它是互含互摄的。这第一个,“究竟如虚空”。
    第二个,极乐世界的功德“广大无边际”。
    娑婆世界的福报都是有限量的,它有一定的齐限,所以娑婆世界的生命是片段片段的。它只是在片段当中不常又不断,它只是相续而已。娑婆世界的快乐,这种片段的快乐,对我们的伤害非常大,这种有齐限的快乐伤害太大。如果一个人没有得到过快乐,他从小到大也就习惯了。但是,你给他快乐,结果在他最执着的时候把它夺走,没有一个人心甘情愿的,就造成很多的悲剧,生离死别。
    阿弥陀佛深深地知道这个问题。就是说,娑婆世界,你要么就不给他快乐,他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尝过快乐,他也就过了。但是,你曾经给他这么一个美好甜蜜的人世间的快乐,然后短暂地把他剥夺了,这个伤害太大了。极乐世界的功德是“广大无边际”,你可以一直受用,到你成佛之前为止,到等觉菩萨为止。
    这个是两大特色:本质是“究竟如虚空”,它的数量是“广大无边际”。
    为什么极乐世界的果地功德有这么好的一个质量呢?因为它的因地是“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它不是凡夫有所得的私心。
    你造善的时候可不是发了菩提心跟空正见!一般地,我们一个人造善,你是怎么想的?你造善可不是要回向无上菩提,你是为了要来生的快乐,几乎每一个人都是这样。你为什么持戒修福?别人在休息的时候,你跑去扫厕所,你是为了菩提心吗?未必。是因为你今生受到了逆境的刺激,你希望来生能够满你心中的愿望。极乐世界不一样,极乐世界的功德是阿弥陀佛的菩提心、空正见的出世的善根所变现出来的。
    这个地方说什么事情呢?当我们要向下学习的时候,我们要知道一件事情:娑婆世界的庄严,我们也应该相信,娑婆世界有一些快乐庄严,但是娑婆世界的庄严是有漏的业力所感,它问题很多;极乐世界的功德是弥陀的本愿所变现。它们的结构是完全不同的,它们的因地完全不同。这个地方我们必须要先有所认识。就是,同样的庄严,你今天在娑婆世界,你在地上看到一个黄金,你可能会想偷偷地把它带回家,会牵动你的欲望;你在极乐世界看到黄金,你不会想把它带回家,因为它本身有一种圣道的力量,“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这个地方可不一样。
    所以,我们在学习净土之前先把结构搞清楚,一个是业感缘起;一个是所谓的法界缘起,那是一个弥陀本愿变现的法界,真如法界缘起。
    戊二、别释分二:己一、水观;己二、地观
    我们再往下看。
    有一个基本概念以后,我们就有资格可以看看,什么叫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我们看戊二的“别释”。别释里面的大地庄严,在《观经》分成两块,一个是水观,一个是地观。水观是前方便,地观是正修。
    己一、水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集《禅观与净土》(往生篇)(第2/2页)
    水观里面,我们先看前面两段。
    次作水想:
    见水澄清,亦令明了,无分散意。
    既见水已,当起冰想;
    见冰映彻,作琉璃想。
    此想成已,见琉璃地,内外映彻。
    作这个水观,第一段叫作“次作水想”。这个“次”就是,前面佛陀是先讲落日观,落日观是整个极乐世界的观想里面最基本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