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力,这种人才可能往生,没有第二种了,没有偶然的东西。所以我们在基础篇当中成就三种善根,远离四种过失,主要就是加强你内在的愿力,减少外在的业力,做这个工作。
好,那么远离四种过失,我们前面讲到婬杀两种重大的过失,现在讲盗戒。这四种过失都会启动生死业力,所以要远离。我们来看看盗戒的第一段,持戒功德。请合掌。
持戒功德:阿难!又复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偷,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好,这个地方的重点也是讲到“其心不偷”。其心不偷它不是说你没有这种偷盗的因缘,而是即便有偷盗的因缘,你的内在的善根,安住力、调伏力、引导力,会以愿力来引导你,你很自然地去调伏偷盗的这种攀缘心,就算有因缘让你偷,你也不想偷。你的生命已经由愿力来引导你的业力了,你那种克制力、调伏力、引导力已经坚固成就了,这种人,生死业力就淡薄了。即便没有断烦恼,没有断业力,但是业力已经是在一种沉淀调伏的状态了,所以说不随其生死相续,他的业力轻薄。这个是一种正面的赞叹持戒的功德。
佛陀再讲反面的。假设你今天克制不了你的偷盗,你老是在外面攀缘,放纵你的偷盗,在这个外因缘的活动,它的后果是什么后果?
看看第二段犯戒过失。请合掌。
犯戒过失: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偷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偷,必落邪道。上品精灵,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诸魅所着。彼等群邪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修习念佛三昧的人,我们经常在佛堂里面拜佛、念佛、诵经。
我们刚开始的修学也是希望能够往生西方,了生脱死。但是假设我们放纵偷心,你就增长生死业力,尘不可出了。
偷心,这个偷盗这一块我们解释一下。我们一般的五戒十善的偷盗,它的对象是偷财物,但这个地方不是。它的偷盗,他是一个修行者,他不是偷财物,是偷取三宝的功德,偷取三宝的这种清净的形相,这个后面会说明。这个人他放纵自己的偷心,即便他平常在佛堂做很多功课,但是他的后果必落邪道,因为他这种投机取巧的攀缘心,不断相续的活动,就把他在佛堂里面忆佛念佛的善业,转化成从邪道里面去得果报。
如果他这个人的善业力强,就转成上品精灵。这个精灵,牠的本位是一个畜生,但是牠因为偷取日月的精华,就转化成各式各样的人来作怪,叫精灵;中品妖魅。这个妖魅,祂的本位是个鬼神,但是因为祂经常偷取人的精气,所以祂就变成特别地长寿、特别地健康,色身也特别地庄严,这是妖魅;下品邪人。下品邪人他的本位是个人,他是作为精灵跟妖魅跟人类的一个互通的媒介,他是一个灵媒,因为他被前面的精灵跟妖魅这种诸魅附在身体上。
这三种人在因地的时候,都是有这种投机取巧的攀缘心,他们不断在外在的因缘活动,最后得到这个果报了。
这些徒众都有他的眷属,也都产生邪知邪见。他们认为自己就是无上的功德,把这种当功德想。也就是说他这种攀缘心,这种偷盗的攀缘心是非常坚固的,这是深生好乐,数数现行,深生好乐。好,这个是讲到最后的结果,是落入邪道了。
我们看佛陀对末法时代的一个预言。下一段,预记末法。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潜匿奸欺,称善知识,各自谓已得上人法。詃惑无识,恐令失心,所过之处,其家耗散。
佛陀的正法、像法时代,当然正气强,这些妖邪不敢出来活动。但末法时代因为众生的共业,正气薄弱,所以就提供了这些妖邪活动的空间,他的子孙就慢慢出来活动了。
他们是用什么方式活动呢?“潜匿奸欺,称善知识。”他把自己这种精灵、妖魅、邪人的本位掩盖起来,他以过去生的善业力,变现出一个出家相,可能是比丘、比丘尼的这种清净三宝的形相。他说什么事呢?他说自己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力、神通力。基本上他做两件事:
第一个,显现感应神通。他可能会经常告诉你一些事情,结果都是应验的;第二个,妄论吉凶祸福。用这个神通感应来判断你的吉凶祸福。他的目的是“詃惑无识,恐令失心”,他当然会讲一些好的事,他一定也会讲你未来一些灾祸的事,他用这种神通力来迷惑没有正知正见的凡夫众生,使令他失去了正念。譬如说你未来有什么灾难,你就必须拿钱出来消灾,所以他所过之处,很多人就被骗取了财物,而财物耗散。也就是说佛教的修学改变生命的痛苦,它本来是从内因缘改变的,结果它不是从内因缘改变你,它从外因缘去改变。
我们前面说过,外因缘它是一个既成的事实,没有人从生命的结果去改变的,它已经长成一个水果了,你怎么改变呢?你要改变从种子就改变了,你要改变你的因地。人生要改变要先发愿。那么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