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集《禅观与净土》(基础篇)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呢?他的目的只有一个,求得别人的礼忏,得到别人的恭敬、供养。
    好,再来我们看他的后果。看第三段,损德堕落。
    是一颠迦,销灭佛种,如人以刀断多罗木,佛记是人,永殒善根,无复知见,沉三苦海,不成三昧。
    这个是断除大乘善根的,因为你把这个善根种性给断了,就像一个人用刀去把这个树给砍断了,这个树就不能生长了,永断善根,没有大乘知见,未来沉三苦海,不成出世间的三昧。这个是说这个人他把自我意识膨胀了,他没有这个水平,他说他有这个水平,这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膨胀。因为自我就是一切无明的烦恼根本,所以他这个自我意识提升了以后,就把他原来的善根给破坏了。
    诸位!如果你还记得我们前两天讲到,你发了愿以后,这个誓愿跟智慧也有关系,跟空正见也有关系。站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发起菩提愿,不能站在自我意识的角度来发起菩提愿。我们解释一下。
    我们的自我意识,如果你什么资粮都没有,那也就问题不大,你只要注意攀缘心就好。但是如果你的攀缘心慢慢收慢慢收,收到一个程度,你的愿力开始生起的时候,我们也相信你发了一个很好的愿,你开始以愿力引导业力了,你已经远离比较粗重的婬欲心、瞋恚心、偷盗的心,这个人有资粮力了。但是你要知道,你的福德力、资粮力越高的时候,它取而代之的自我意识也膨胀了,因为他是有资粮力的人了。如果这个人因地没有修空正见,没有把自我意识那个相状空掉,没有回归到现前一念心性,那就完了!
    后果就是这样:追求别人的恭敬,追求别人的赞叹。所以你在发菩提心的时候,为什么旁边有一个空正见?就是把这个自我的概念给消掉,站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来发愿,而不是站在自我意识的角度来发愿。当然你刚开始发的愿,发错了,你可能都不知道,但是因地不真,最后的结果就慢慢浮现了,等到你有资粮力的时候,当然这个问题就严重了,破坏善根了。
    好,我们看下一段。这下一段有顺逆示现。先看第一小段就是随缘度化。
    随缘度化: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婬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
    好,佛陀说,一个真实的菩萨,他发了菩提愿以后,他做什么事呢?佛陀在灭度以后,会教很多菩萨、阿罗汉,说你们这些人在我走了以后,在下一尊佛出世之前,你们要负责来到人世间,把这个法相续地传下去。这些菩萨在一尊佛跟两尊佛的空档当中是怎么来呢?他当然不能现佛身,那怎么办呢?“作种种形,度诸轮转。”他现各种的形状,除了佛陀相状以外来度化众生。
    比方说什么形状呢?我们往下看:“或作沙门”。如果这个地方的人对三宝有信心,他看到出家众都起欢喜心,那你这个菩萨的示现就现出清净的沙门形相,来接受众生的恭敬;如果说这些人不喜欢亲近三宝,你就现出白衣居士的相状也可以;有些人他对国王特别的崇拜,你就现国王相或者宰官,政府的官员;或者少男少女,乃至婬女、寡妇,奸偷屠贩。
    这个地方为什么菩萨示现有时候现出这种卑贱的果报呢?因为这些人他看到你那么清净,那么高贵,他不敢靠近你,所以菩萨要让众生感到同事,就是说你要能够跟他同样的档次,他才愿意亲近你。亲近你的目的干什么呢?“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这个地方的意思就是说,即便他是一个真实的菩萨来到人世间,菩萨示现各种相状,因为菩萨一定是恒顺众生。你不能说,众生恒顺菩萨,不可能!住在楼上的人要摄受楼下的人,只有一种情况,就是楼上的人走下来。你说你有本事上来,他就上不去嘛,所以菩萨是恒顺众生,没有说众生恒顺菩萨,不可能!所以菩萨来到人世间,现各种形状来赞叹佛法,你喜欢什么形状,他就现什么形状。
    但是关键在下一段,下面有两段,我们一次把它念完。
    秘言无泄。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6集《禅观与净土》(基础篇)(第2/2页)
    临终阴付:唯除命终,阴有遗付。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
    不管他现什么形状,有一个轨则要遵守,只要是真实的菩萨,他绝对不能现出他的本地风光,说我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再来,我是某一个阿罗汉再来。为什么?你泄漏佛陀秘密的教诲,而很轻慢地告诉这些初学者。只有一种情况例外,你可以现出你的底牌——在临命终的时候——“阴有遗付”,因为有的菩萨他现出来不是善知识的形状,他可能是逆向操作。
    比方说济颠和尚,他现出喝酒吃肉的形状,这样子他讲的法是正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