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集《禅观与净土》(基础篇)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真实。
    好,我们看总结,判决邪正。
    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前面的说法是佛陀的正知正见,违背这个说法的是魔王的邪知邪见。
    所以这个远离四种过失,其实这四种过失——杀盗婬妄,诸位!我们会发觉跟一般的五戒十善的说法可能会不太一样,尤其是这个“偷”,这个“盗戒”,这块不太一样,因为它完全是站在一个修行人容易出的差错这个角度来安立的。
    好,我们看乙三,最后的功德。
    假设我们能够成就三种善根,远离四种过失,成功地用愿力取代业力,那么我们将会在今生跟来生成就五种功德,我们把它念一遍。
    乙三、成就佛种。
    一者十方佛,悯念常守护。
    二者命终时,正见心欢喜。
    三者生生处,为诸菩萨友。
    四者功德聚,戒度悉成就。
    五者今后世,性戒福慧满。
    你能够成功地把向外攀缘的心,安住在向内的愿力,第一个,“一者十方佛,悯念常守护。”因为你的心已经顺从十方诸佛,所以你很容易得到十方诸佛的加持,因为你已经走在诸佛的跑道当中。
    诸位!我们要知道,佛陀加持不加持我们,关键在我们自己本身准备好了没有,作为佛陀的心是平等的。但是因为每一个众生的准备不同,所以得到佛陀不同的加持。因此我们准备得越好,我们就会得到佛陀更圆满的加持,得到十方诸佛的悯念常守护。
    二者临终的时候,你的心是欢喜的。你如果没有成功地把心从外因缘收回来,你临终的时候一定很痛苦,就像生龟脱壳,因为你的心这个触角伸得太广了,当死亡要破坏你今生因缘的时候,你会受不了。
    所以一个活在愿力的人,他的来生他的生命是规划在未来,所以他临终的时候是非常欢喜的。因为他的目标即将实践,这个是约着现世的功德。后面是讲到来生的功德。
    “三者生生处,为诸菩萨友。”即便他没有往生净土,也因为他一种生命的愿力——他跟诸佛菩萨同一个愿力,他生命已经不是用业力来引导,用愿力,所以以佛心为己心,以佛志为己志,他能够得到跟十方诸佛菩萨生长在同一个地方,得到善知识的摄受。
    第四个,“功德聚,戒度悉成就。”他的那个菩萨的戒体,菩萨种性,快速成就。戒度,这个戒体是什么意思?菩萨种性有两种意思:第一个“虽作恶业,速疾能悔”;二者“若堕恶趣,终不久留”。就是一个发了很强愿力的人——“虽作恶业,速疾能悔”,他有过失,他马上能够警觉出来。如果你这个人出现了过失,你都没有发觉,直到恶贯满盈以后你才知道,表示你这个人攀缘心真的很重,你已经失去自我反省能力了。
    所以一个发菩提愿的人,他有过失,他马上会发觉不对,马上断相续心,虽作恶业,速疾能悔。这是菩萨种性的第一种情况,他的身口意的罪业不会造太久;第二个,这个人即便一时的糊涂,堕三恶道,他在三恶道的时间也不会待太久,马上弹出来。你看有些人他堕落到畜生道做一只狗,他一旦下去以后,这个狗要做很久才会出来,因为他的攀缘心重,所以他一旦得到这个果报以后,他很难超越这个果报。所以菩萨种性,他在因地上,他的过失很快发觉;在果地上的这种果报,他很快会超越。
    最后,“五者今后世,性戒福慧满。”他的功德会快速成就。所以我们做好了一种心态的准备,对我们净土宗就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我们可以这样讲,从一种愿力来取代业力的角度,我们可以把念佛分成三个层次:
    初学者他刚开始接触净土法门,他可能是用信仰式来念佛,完全是信仰。他会有两个信仰:第一个,他相信阿弥陀佛的功德是无所不在,佛陀的功德真实存在,佛陀没有灭度,他相信。他就会相信宇宙间真的有一个强大的能量,是随时在观照我们,那就是佛陀,佛陀没有离开我们,他会深深地相信佛陀与我们同在,这第一个。
    第二个,他相信佛陀一定有足够的能力救拔。他相信两件事,所以他提起佛号的时候,是百分之百的信心。这个人不错,作为初学者不错了。但是这个人还是活在善念,他心中没有根,他还是活在业力,所以这个人念佛的时候很虔诚,打佛七的时候很虔诚,打完从佛七出去,该干什么还干什么,该攀缘还攀缘,他的生命没有根本上的改变,这种人可不可以往生,难讲!
    不过如果你有两种条件,有可能往生,你就是活在信仰,第一个你先天的攀缘心就比一般人轻薄。如果你本来就没有太多攀缘心,所以你不要吃什么太多药,你本来就烦恼轻薄,情执就比较淡,你过去生修得好,而且善根深厚,那么这种人烦恼轻薄,善根深厚,靠信仰就够了,因为他前生的基础都打好了。
    当然你不要老是假设你是第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