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集《禅观与净土》(观照篇)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住在一种无住的角度,你再回过头来修前面的忏悔业障,调伏爱取,你的效果更殊胜,日劫相倍。《楞严经》说的修一天,好过别人修一劫。站在本来没有业障的角度忏悔业障,站在本来没有烦恼的角度去调伏烦恼;临终的时候,站在本来没有生死的角度去了生死,你很容易走过生死的风暴,很容易走过去。
    好,那么今天的主题有没有问题?这个地方如果你有一些问题,可以去看《楞严经》,它完全在讲这个概念,就找到你心中的家。其实我们从对治的角度,我们能够对治的,只是表层粗重的这一块,很有限,因为你的时间太少,所以安住是比较重要。
    就是你没办法对治的这一块,怎么办?谁来保护你?我们该做的尽量去做。所以理观,理不要碍事修,事修也不要碍理观,该做的都去做。但是最后真正保护你的,剩下那些剩余的势力,你必须要安住真如,因为阿赖耶识没办法干扰到真如。所有的业力,所有的烦恼,都是你要去攀缘它,它才会跟你产生互动,它一定会产生一个相状来诱惑你。
    凡是业力要找到你,凡是烦恼要诱惑你,它一定有一个桥梁,它一定现出一个相状。只要你拒绝了相状,它们就无从下手。如同这个病毒要传递,它必须要有介质。就是说你的烦恼跟业力还是没有变,但是关键是它伤害不到你,你没办法跟它感应道交了,因为你住在一个没有相状的地方。而烦恼跟业力要跟你沟通,要跟你感应,它一定要透过相状。因为它的本质就是生灭的因缘相,而你刚好拒绝了相状,所以你们两个是不同道了,就是这样的一个道理。
    问:师父慈悲!第一天在演讲中,第六页有解释到增长跟不增长业,其中有一个第四点,不利不数所作业,可以请师父再解释一次吗?感恩师父!阿弥陀佛。
    师父开示:不利就是你在造业的时候,心不是很猛利,不是很坚固,也就是说可能这个业不是你主动的,可能别人要去做,那你本来没有意思,但是别人一再地劝你,你不想违背大家的心意,也就被动配合。所以你造业的时候,不是很主动积极深生好乐的,是不猛利的,这是第一种情况。
    第二个,次数。你造了以后马上忏悔,它既不猛利,次数又没有相续,当然这个业不可能得果报。也就是说,你今生只造了一两次,而且造了以后,你非常后悔,而且在当时的情况,也不是你主动的,这种业是不容易得果报的。
    问:师父慈悲!师父,弟子试着融合今天跟昨天讲的课程,就是我们平时用修无分别智来对治,来练习第二念的正念,那如果很不幸第二念的正念失败,就是已经引出第七意识的执着,那我们是不是就是以站在真如的角度,然后用解脱道的思想,用四念处来对治,这样理解,对不对?
    师父开示:是的。我们平常当然理观不碍事修,理事圆融,你该拜忏还拜忏,该调伏粗重烦恼还调伏,但是你永远要知道,你心是住在一个无相的真如,是无所得的。你不是想要得到什么东西,你不是透过拜忏去得人天福报,去得到什么东西,你只是透过这个拜忏来开显自性的功德,人生只是自我完善。
    那么可能你平常事修的成分会多一点,但是到临终的时候,其实临终的开示,严格来说临终不是到了躺在床上才叫临终,不是这个意思。你应该在死亡前一两个月,你就叫临终了。你自己也知道,差不多了,这个时候你就要收心了,慢慢慢慢调整心态,把心慢慢慢慢地调到真如的因缘里面来,就是要慢慢回家了。
    因为你一旦落入第六意识,修行当然靠第六意识,因为你要有第六意识才有办法借相,第六意识它能够创造一个相状,你才有办法去拜忏。你为什么起惭愧心呢?当然你要捏造一个相状,因为我业障深重,我不拜忏,可能会堕三恶道。你要用这个相状来激发你的惭愧心,所以我们刚开始是要借相。
    但是,越到晚年的时候,安住力越重要了。因为你该做的都做了,剩下的就是看你怎么安住。在你身体旺盛的时候,事修很重要。到了临终的时候理观,因为你不可能从床上爬起来再去拜忏了,就靠理观了。怎么样让你自己不受业力的干扰,不受妄想的干扰,这个时候你的心理素质就很重要。严格来说,越到晚年,你要慢慢慢慢把心带回家了,就是回到真如,要收心。
    所以,如果晚年的时候,你的心还是一直在向外攀缘,你大概不会往生了,不管你怎么用功。因为讲实在话,就像蕅益大师说的,你一个人不修理观,你就是一天拜个十几万拜,给你拜一百年,你消的业障如爪中土,未忏悔的业障如大地土。真正忏悔的意义,只是培养惭愧心,断相续心而已,让粗重的业力沉淀下来。但是很多业力都还在的,这个时候你必须靠真如来吸收这一些剩余的势力了。所以越到晚年你必须收心,回到你内心最深的地方,不生不灭的清净本性,在那个地方住下来。你观察这些相状都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