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作成往生净土?就是这种心态:“至心信乐,欲生我国。”
戊二、顺从本愿分二:己一、自力不足;己二、仰仗佛力
这个心态,善导大师把它开出来,叫作顺从本愿。它有两个概念:第一个,自力不足;第二个,仰仗佛力。
己一、自力不足分二:庚一、业果相续;庚二、辗转增盛
我们先看自力不足——业障深重,求出无门。这个地方有两段。
庚一、业果相续
我们先看第一个,业果相续。我们怎么样能够修到第一个,能够从业障深重、求出无门而放弃主宰呢?这是我们怎么去观察,有两段。
受用果报业力主宰
造作业力思想主导
一个人会往生,你必须要了解两件事情:第一个,你最好先了解你自己。你不了解你自己,你很难改变你自己,因为你不知道盲点。不可能说,你不知道你自己什么病,你药就乱吃,佛号就乱念。你要先了解你自己,这第一个。第二个,你要了解佛陀。你要做两种正确的了解,这个佛号才能念得好。
首先了解自己,就是我们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引用唯识的看法。
人生的最大的因缘,所谓的生命的主宰者有两个:一个是第八识,叫作业力。业力管控我们所有外在的因缘,第八识的外因缘,它主要管的是业力。它的业力的管控有两个:第一个,业力的储存;第二个,业力的释放。第八识作为一个仓库,其实它没有造业的能力。你要造善造恶,这是你第六意识的想象力去做的。所以,你第六意识造善的时候,第八识也不参与;第六意识造罪的时候,第八识也没有意见。它只做一件事,你有本事造业,它就有本事把它储存起来。所以一开始叫作储存业力,等到力量够了,它就释放业力。释放业力的时候,我们再往下看,这些六根、六尘,眼耳鼻舌身。你眼睛看到美好的颜色,那是你有善业;你看到别人不顺眼,那不是别人不好,是你有罪业;你听到的是不好的声音,耳识遇到声尘,如果不如意的,那也表示你有罪业。
所以,凡是外在的环境,人生的果报,一句话就讲完了:“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你今生所有外在的因缘,生命的所有的结果,都是一种过去生的业力的释放。这一块没有对错,只有苦乐。痛苦跟快乐,佛法不给它判定对错,它叫无记性,它只是人生的快乐跟痛苦。因为业力的释放,你不能说痛苦是罪恶吧?因为有些人从痛苦当中得到了激发,发起了出离心,变成善根了。你也不能说快乐是一个善法,因为快乐有时会让一个人堕落,所以苦乐没有善恶。其实人生在业力释放的时候没有对错,只有苦乐,这是第一个。这个在佛法看来你只能认命。
但是诸位!你要看第二个,叫作业力的回存。人生只做两件事情:第一个,释放业力;第二个,储存业力。当我们在受用业力的时候又再回存业力,会产生一种思想。这个思想怎么来的呢?先从感受,前五识的感受。当我们的心跟生命的果报接触的时候,会有两种感受——快乐跟痛苦。如果是罪业起现行,你就是痛苦,你表现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受用就是痛苦;如果你是善业起现行,它表现出来就是快乐。这个感受快乐也没有对错,但是这个感受会提升到想象,尤其是生命当中给你一些特殊的感受,这个你一定要注意。
比方说,这个感受是特别美好、特别幸福的感受,已经构成一个人生美好的回忆。感受本来是瞬间的,但是人对于美好的感受,你曾经遇过什么人、吃过什么东西、住过什么样的房子,那种特殊的感受,你希望它永远留在你的心中,你希望能够捕抓这个感受,结果怎么办呢?你只能够把它变成想象,你会把这个感受透过你的妄想捏造一个影像出来。当然这个是美好的影像,这是从感受变成想象,第六意识的想象。这个想象,你不断地去回忆它的时候,你只要回忆那个影像,就触景生情了。你透过这个影像去攀缘它,你就试着去捕抓过去的快乐感受,时间久了,数数现行,深生好乐,就提升到执着了,你的心就住在这个影像上。从今以后,你就不在乎外境发生什么了,就是你已经落入了无明,世间说的盲点。
我们说明一下。其实人生本来是很单纯的,它就是善恶业力的释放。善业让你快乐,罪业让你痛苦,不就是这样吗?为什么人生会搞得这么复杂呢?因为在业力释放的时候,它启动了感受,启动你的思想,启动你的执着,启动了一种叫颠倒妄想。而颠倒妄想的形成,是因为你得到一个美好的感受,你希望这个感受在你的生命继续地出现,所以你只好捏造一个影像来保存这个感受,然后你不断地对影像攀缘,最后你就住在这个影像上,就起颠倒了。
举一个例子。你看有些母亲,她儿子明明是非常的糟糕,但是她看她的儿子是怎么看怎么好。她明明知道,这个钱给她儿子,她儿子就会去做坏事,她还是会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