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万民同欢,清谈正酣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41章万民同欢,清谈正酣(第1/2页)
    卯时。
    伴随着钟楼一声悠长沉浑的嗡鸣。
    京城如同一个沉睡的巨人,缓缓睁开了眼睛。
    当第一缕晨光越过巍峨的正阳门城楼,将金粉洒在青灰色的砖石上时。
    巨大的城门在“咿呀”的呻吟声中,开始被十几名力士合力缓缓推开。
    城门内外,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城外,天还未亮透,一条望不到头的长龙早已顺着官路蜿蜒排开。
    人声、牲口声、车轮的吱呀声,混杂成一片低沉的嗡鸣。
    那嗡鸣声里充满了入城百姓们对一日生计的焦灼与期盼。
    排在队伍最前头的是一个推着独轮木车的菜农,车上码放着还挂着露珠的青瓜和紫茄。
    在他的身后,一个背着半人高柴捆、被重物压弯了腰的老汉,正用一根木棍斜斜撑在身后卸力,倚着柴捆闭目打盹。
    还有那赶早的货郎,挑着担子,小心地护着自己那关乎一家温饱的全部家当。
    他尤其紧张,因为身前身后的人群已经开始焦躁地涌动,不时有人挤到他的担子,让他不得不更加用力地稳住身形。
    眼看随着城门彻底洞开,人群的骚动如同潮水般愈发汹涌,即将按捺不住彻底爆发之际。
    这时一名守门的百户官按着腰刀,猛地踏上城门前的一块高石,声若洪钟地高声喊道:
    “都听好了!今儿是万岁爷的十岁万寿节!陛下天恩浩荡,体恤万民,特旨:免今日起三日的入城税!都按次序进,麻利点儿,别堵着道!”
    闻听此言,长龙般的队伍瞬间一滞,所有嘈杂都消失了。
    人群中,那个胆大的货郎试探着问道:“官爷,您老说的是真的?当真三日不收税了?”
    那百户官闻言,脸上竟也露出一丝笑意,将腰杆挺得更直了:“陛下金口玉言,还有假的?!皇恩浩荡,还不快些!”
    人群先是一静,随即轰的一声爆发出此起彼伏的道谢与称颂声。
    “谢万岁爷恩典!”
    “陛下真是仁君啊!”
    那位担柴的老汉,更是如释重负地将柴捆放下,用粗糙的袖子擦了擦汗,脸上那被岁月刻出的深深皱纹里,也溢满了质朴的喜悦。
    对他而言,省下的这几个铜板,或许就是孙儿今日的药钱。
    但他这份深藏于心的喜悦,只是这人潮中不起眼的一朵浪花。
    随着队伍再次开动,老汉的身影,连同他身后那小山般的柴捆,很快便被更多、更鲜活的面孔所淹没。
    当这股承载着万千希望的人流最终汇入城内之时,那股辛劳之气便立刻被更浓郁的人间烟火所浸染。
    城内,早点铺子早已升起了第一缕炊烟。
    炸油鬼的师傅将雪白的面团拉成长条,灵巧地投入滚油之中,只听“滋啦”一声脆响,那股焦香瞬间就霸道地钻进了所有早行人的鼻孔里。
    隔壁的馄饨摊,大屁股的老板娘利索地包着皮薄馅大的元宝馄饨,案板旁沸水翻滚的锅里,升腾起让人垂涎欲滴的湿润白雾。
    辰时,天光大亮。
    万寿节的喜庆气氛,已如同醇厚的佳酿,开始浸润着京城的每一个角落。
    东城最热闹的“春风得意楼”里,早已座无虚席。
    茶客们磕着瓜子,喝着新上的雨前龙井,空气中弥漫着茶叶的清香、点心的甜香和人们的喧嚷声。
    大堂中央,说书先生将一块醒木“啪”地一拍,满堂瞬间一静。
    他清了清嗓子,脸上带着一丝神秘的笑意,开了腔:“各位看官,旧书听得多了,今儿个,咱说一段新书!不说我朝,不讲前元,咱把这故事的‘书胆’,请到那大唐贞观年间,讲一段‘铁骨谏官智辩紫微阁’的千古佳话!”
    此言一出,满堂皆是会意的嗡嗡声。
    毕竟是天子脚下,皇城根儿的百姓,哪怕不识字,对这朝堂上的风吹草动,也比别处的读书人更敏感三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1章万民同欢,清谈正酣(第2/2页)
    人人都听出了味儿,什么“贞观佳话”,这分明是借着前朝的酒杯,浇自家胸中的块垒!
    说书先生见火候已到,得意一笑,将醒木再次拿起,却不拍下,只是用指节在木面上‘叩、叩’敲了两下,满堂的议论声便立刻消失了。
    他这才压低了声音,如同亲历者一般,将那段波澜壮阔的朝堂风云,娓娓道来:“咱就说,那贞观朝堂之上……”
    茶楼之下,街道之上。
    那个推着独轮木车的菜贩,正咧着嘴,将一小袋官府施舍的“恩赏米”小心翼翼地放进怀里。
    他不懂楼里人们口中的天下大事,他只知道,自从朝廷严惩了那些贪官污吏,京城的米价,好像真的降了那么几文钱。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