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多事之秋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230章多事之秋(第1/2页)
    腊月里的长安城,银装素裹,呵气成霜。
    街面上的积雪被往来行人车马压实,又覆上新雪,走起来咯吱作响。
    虽是天寒地冻,可年节将近,市井间的热闹劲儿反倒被这冷空气衬得愈发红火,尤其是城东“好再来”酒楼这一片。
    酒楼生意自打开张那日红火起来后,就没凉下去过。
    临近年关,各家各户采买年货、走亲访友、在外奔波的人回乡团聚,下馆子打牙祭、凑热闹的人就更多了。
    每日里,还没到饭点,门口就排起了长队,伙计们跑堂跑得脚底生风,灶房里的火苗从早到晚就没歇过。
    炒勺碰撞铁锅的“铛铛”声、伙计吆喝传菜的清脆嗓音、食客们被辣得嘶哈嘶哈却又大呼过瘾的谈笑声,混杂着那股子勾人馋虫的麻辣鲜香,一股脑儿地从门窗缝里溢出来,飘得半条街都是。
    家里人也为这新营生忙得脚不沾地,却个个脸上带着充实欢喜的笑,他心里也踏实。
    忙碌的日子过得快,仿佛一眨眼,腊月就过了一半。
    这几日,天难得放了晴,积雪稍稍融化,檐下滴着水。
    王明远刚从书院回来,忽见师父崔巡抚府上一个熟识的长随急匆匆寻了过来,言道巡抚大人请王相公过府一叙,有要事相告。
    王明远心下微感诧异,师父年关前公务繁忙,若非紧要事,不会轻易派人来寻。
    他不敢怠慢,跟家人交代一声,便随那长随出了门。
    到了巡抚衙门后宅,书房里暖意融融,炭盆烧得正旺。
    崔巡抚却未像往常般伏案疾书,而是负手站在窗前,望着窗外院中几株覆雪的青松,眉头微锁,似有忧色。
    “学生王明远,拜见老师。”王明远上前恭敬行礼。
    崔巡抚闻声转过身,脸上惯常的温和笑意淡了些,招手让他近前:“明远来了,坐吧。”
    师徒二人分宾主落座,仆役奉上热茶便悄然退下。
    崔巡抚沉吟片刻,并未寒暄,直接开口道:“今日唤你来,是刚得了豫西那边传来的急报。豫西行省今冬大雪连绵,近日天气骤暖,冰雪消融过急,黄河发生了不小的凌汛。”
    王明远神色一凛。凌汛他是知道的,冰凌堵塞河道,水位猛涨,决堤泛滥,其害更甚于夏汛。
    崔巡抚语气沉凝:“此次凌汛来得猛,淹没沿岸农田屋舍恐不在少数。加之豫西几年前才遭过蝗灾,民生本就艰难,今次雪灾叠加凌汛,只怕……唉,雪上加霜啊。”
    他叹了口气,指尖在茶几上轻轻敲了敲,看向王明远,“你原计划年后便要出发游学,首要便是经豫西往嵩阳书院。如今这条路,怕是难走了。”
    王明远心头一紧,忙问:“老师,情况竟如此严重?嵩阳府一带可还安好?”
    “嵩阳府地处豫西偏南,受灾或稍轻,但通往其地的官道驿路,必经几处汛情严重之地,恐有冲毁淤塞,路途艰难还在其次,只怕流民滋生,路途不靖。”
    崔巡抚眼中带着明显的忧虑,“你此行游学亦需稳妥为上,需心中有数,早做打算,行程或需调整,沿途更需倍加小心,以免陷入困境。”
    王明远闻言,起身深深一揖:“多谢老师及时告知此事!此事实在要紧,学生定会慎重规划,绝不敢轻忽。”
    崔巡抚点点头,示意他坐下。
    近日稍微丰润了些的脸上神色却并未放松,望着窗外又开始飘落的雪花,沉默了片刻,声音里透出一股难得的疲惫与深沉:
    “明远啊,近几年来,我大雍朝接连遭灾。豫西蝗灾,秦陕地动,如今又是黄河凌汛……西北边关,鞑靼各部亦不安分,小股扰边时有发生;东南沿海,倭寇之患亦未彻底平息,时有商船渔民遭劫。真是多事之秋啊……内忧外患,俱在眼前。”
    他转回头,看着自己这位年少却沉稳的弟子,语气复杂:
    “陛下年事已高,近年来于朝政……心思愈发难以揣测,于臣下疑心亦重。此番接连大灾,国库消耗巨大,朝中关于赋税、边防、赈济的争论只怕愈发激烈。
    未来几年,无论……无论朝局如何演变,恐都难有真正太平宽松的日子。或许要到新皇登基,彻底稳固之后,方能有所转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0章多事之秋(第2/2页)
    这天下,越发艰难了……”
    王明远还是第一次听师父如此直白地谈及朝局艰难与皇帝的疑心,心中不由一震。
    在他印象里,师父总是沉稳如山,忧国忧民却从不失方寸,此刻却流露出如此深切的无力感。
    他屏息静听,不敢插言。
    崔巡抚似乎察觉到自己说得过于沉重,收回目光,看向王明远,脸上勉强露出一丝惯有的温和笑意,摆了摆手:
    “瞧我,与你说这些做什么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