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中原书院联考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261章中原书院联考(第1/2页)
    马车吱吱呀呀,又在官道上颠簸了一个月,总算把王明远、王大牛和狗娃三人,从西北边陲那苍凉雄浑的地界,一路送到了中原腹地的繁华之所——商丘府。
    应天书院,就坐落在这商丘府城的东南角。
    应天书院不同于岳麓和嵩阳居于城外,倒是和长安书院一样,都位于府城之内,书院门前车马人流不息,市井的喧闹声隐隐可闻,透着一股“大隐于市”的独特气度。
    书院的建筑风格也巧妙地融合了南北特色,既有北方官式建筑的恢宏大气,细看之下,又有那江南园林的雅致精巧。庭院内古树参天,却也不乏精心修剪的花木盆景,给人一种既庄重又不失生机的感觉。
    王明远坐在车里,微微撩开车帘一角,打量着这座久负盛名的书院。
    不同于嵩阳初见时的纯粹欣喜,此刻他心中多了几分沉静与审慎。
    二哥安然无恙,心中大石落地,游学之途得以继续,他更希望能在此地潜心攻读,进一步打磨文章,增广见闻。
    到了书院,依旧是那套流程。
    向门房递上名帖和周老太傅的亲笔书信,很快便有管事模样的人迎了出来。
    听闻是周老的弟子、秦陕去岁解元公来访,管事的态度十分客气,办理入宿手续更是和嵩阳一样都是很快。
    他们再次被安排了一个独门小院,虽然不如嵩阳书院那个院子宽敞,但三间厢房也足够用了,更值得惊喜的是灶房、水井一应俱全,关键是清静,关起门来就是自家天地。
    “爹,三叔,我看这院儿挺好!”狗娃放下行李,里外转了一圈,颇为满意。
    “灶台是现成的,家伙事也全乎!往后咱就别去书院食肆凑热闹了,咱自个儿做!想啥时候吃就啥时候吃,想吃啥就做啥,省心!”
    王大牛一听,黑脸上立刻露出深以为然的表情,连连点头:“对对对!这话在理!咱自己开火!可别再整出嵩阳那边的事儿了……”
    想起在嵩阳食肆引起的“风波”,以及后来隐隐听到的关于“食肆提前告罄”、“采买艰难”的零星议论,王大牛这实诚汉子就觉得脸上臊得慌。
    虽然最后处理得当,但他总觉得是自己爷俩饭量太大,给人添了天大的麻烦。
    王明远看着大哥和侄儿那心有余悸的样子,心下好笑,也点头同意:“如此也好,更为自在。只是要辛苦狗娃了。”
    “嗨!这有啥辛苦的!做饭我乐意!”狗娃一拍胸脯,大包大揽。
    安顿下来后,王明远的生活很快步入正轨。
    每日里或是去藏书楼查阅典籍,或是去讲堂聆听先生授课,闲暇时便在院中读书作文,日子过得平静而充实。
    应天书院学风务实,讲究经世致用,先生们授课多结合吏治、农桑、漕运等实际事务,让王明远颇受启发,自觉眼界又开阔了不少。
    他本以为这般平静的日子会持续一段时间,慢慢融入书院,再如同嵩阳书院那般一样,切磋学问,一步步走那“养望”之路。
    这日午后,小院门外却来了几位意想不到的访客。
    当时王明远正在书房整理笔记,忽听院门外传来狗娃略带惊讶的招呼声:“咦?你们是……胡爷爷?”
    王明远闻声走出书房,只见院门口站着四五个人,为首的是一位面容清癯、神色冷峻的中年人,竟是嵩阳书院的胡山长!
    他身后跟着的,是几位曾在嵩阳书院有过一面之缘、早已取得举人功名、在书院内颇有名气的学子。
    其中一位姓李的举人学子见到王明远,便笑着拱手开口,语气熟稔中带着几分读书人特有的调侃:
    “明远兄,别来无恙?嵩阳一别,几月有余,真是让我等好生想念啊!本想着在嵩阳能与明远兄好好切磋一番学问,谁知兄台家中有事,匆匆离去,竟未能尽兴。这不,听说兄台来了应天,我们便特地过来拜访拜访。”
    “是啊,明远兄那日讲堂上一番高论,至今犹在耳畔,令人叹服。”旁边另一人也笑着附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61章中原书院联考(第2/2页)
    王明远一时有些怔忡,连忙拱手还礼:“李兄,赵兄,诸位同窗,胡山长!不知大驾光临,有失远迎,快请里面坐!”他心中却是惊疑不定。
    嵩阳与应天虽同处中原,但毕竟隔了些距离,这些人怎么会特地跑到应天书院来找他?
    难道真是因为当初在嵩阳那场未尽的“考校”,耿耿于怀,竟追到这里来要继续比试?
    这……未免也太执着了吧?自己何时有这么大的面子了?
    他下意识地看向一旁面无表情的胡山长,心里更是打鼓。
    胡山长亲自带队前来“寻衅”?这架势未免太大了些。
    众人进了堂屋落座,狗娃机灵地赶紧去烧水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