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献兵法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258章献兵法(第1/2页)
    国公所在的院子在村子另一头,院子不大,但土坯墙围得严实。
    王二牛在门口与守卫低语两句,然后被点头放行。
    进入院内,正房的门虚掩着,王二牛示意大哥和三弟稍等,自己先轻手轻脚地进去通传。
    片刻,王二牛出来,低声道:“国公爷让你们进去,他伤势未愈,就在屋内相见。”
    兄弟二人进到屋内,房间陈设简单,光线有些昏暗,点着一盏油灯。
    定国公程镇疆靠坐在一张铺着旧毡毯的炕上,身上盖着薄被,面色依旧苍白,透出一股重伤未愈的虚弱。
    王明远和王大牛上前几步,躬身行礼:“草民王大牛,学生王明远,拜见国公爷。”
    “不必多礼。”国公爷的声音有些沙哑,但很平稳。
    “二牛是老夫的得力臂助,更是老夫的救命恩人。你们是他的至亲,便是自己人。”
    他话说得简单,却自有一股不容置疑的份量。
    他也没有寒暄客套,直接问道:“王家三郎,听你二哥说,你已是举人功名,还得周太傅看重,现在在各大书院游学?”
    王明远恭敬回道:“回国公爷,学生确是去年秦陕乡试侥幸得中,前些时日正在嵩阳书院游学,因听闻边关……家中变故,才与家兄、侄儿匆忙赶来。”
    程镇疆“嗯”了一声,目光深邃地看着他:“年纪轻轻,已是解元,又得周老头看重,前途无量。边关凶险,实非久留之地,探望过你二哥,便早日返回中原,专心举业,方是正理。”这话里有关切,也有告诫。
    “学生明白,多谢国公爷提点。”王明远再次躬身。
    程镇疆不再多言,只是那目光在王明远身上停留时,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
    屋内一时沉默下来,只有油灯灯芯偶尔爆开的轻微噼啪声。
    此刻本该告辞退去,但王明远却再次躬身,从怀中取出一个用油布仔细包裹的书册状事物,双手奉上,语气诚恳却带着几分谨慎:
    “国公爷,学生虽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于军国大事更是懵懂。但……但心系边关,亦忧心二哥安危。
    此行仓促,别无长物,唯有平日读书闲暇时,胡乱搜集、揣摩古今战例、兵家之言,偶有些许粗浅想法,记录下来,汇集成册。
    自知多是纸上谈兵之见,荒诞不经,恐贻笑大方。
    但……或有一二句,能于国公爷闲暇时聊博一哂,亦算是学生感念国公爷对我二哥照拂的一点微末心意。”
    他话说得极为谦卑,将“自己写的”改成了“搜集、揣摩、记录”,更符合他一个举人的身份,也留有余地。
    这些兵法书册本是他为二哥王二牛准备的,是准备留待两年后,游学的最后一站见到二哥时送他的礼物。
    但一想到此刻边关形势恶劣,更重要的是昨晚听二哥说完国公爷教他兵法之事,尤其那“调贼离村”之策,他的想法破灭了。
    此物还是交由国公爷这等真正知兵的人,去消化理解这些理论,再转化成二哥能听懂的方式教给他来的快些。
    程镇疆听后,古井无波的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
    一个年轻举人,能有什么真知灼见?
    无非是些寻章摘句的迂腐之论,或是异想天开的狂生之语。
    他戎马一生,什么兵书战策没见过?
    心中并未在意,但看在王二牛的面子上,还是微微抬手示意。
    旁边侍立的老军医上前,接过那油布包裹,解开系绳,里面是几本装订得整整齐齐、字迹工整的手抄册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58章献兵法(第2/2页)
    程镇疆随手拿起最上面一本,目光漫不经心地扫过。
    起初,他神色淡然,甚至带着一丝惯有的审视。
    但看着看着,他的眉头已经皱了起来,翻阅的速度也慢了下来。
    又看了几行,他的眼神骤然一凝,原本随意靠在炕上的背脊,不自觉地微微挺直了些许!
    册子上的字句,并非那咬文嚼字之言,反而颇为直白,但其中蕴含的思想,却如惊雷道道,劈开他固有的认知!
    “……民心向背为胜负之本……边军非独恃刀兵之利,更需与边民休戚与共,使民为我耳目,为我手足……所谓‘军民鱼水情’……”
    “……避敌锋芒,击其惰归……不以一城一地得失为念,存人失地,人地皆存……运动之中觅战机,集中优势兵力,歼其一部……”
    “……初战必胜,首重情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之根本,在于细作渗透、消息灵通……”
    “……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
    还有一些关于基层组织、政治动员、瓦解敌军、甚至土工作业、夜战近战等极为具体、却又思路奇特的论述……
    这……这是何人所著的兵书?!
    程镇疆自问熟读兵法典籍,从《孙子兵法》到前朝或是本朝各位将帅的札记,却从未见过如此体系分明、直指核心,却又如此……“离经叛道”的论述!
    它跳出了传统兵书关于阵型、天时地利的框架,直指战争最根本的力量源泉和策略核心,许多想法看似大胆甚至荒谬,细思之下,却与他在边关几十年摸爬滚打得出的某些血泪教训隐隐契合,甚至更为深刻、系统!
    他猛地抬起头,目光如电,紧紧盯住王明远,声音里带着难以置信的惊疑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
    “这书……你从何处得来?是何孤本秘传?著者何人?!”
    他绝不相信这是一个年轻书生能凭空想出来的!
    王明远心中早有准备,虽然这些内容都来自于前世那位“伟人”的经典著作,但他面上则露出恰到好处的“惶恐”和“坦诚”:
    “回国公爷,此非成书,亦非孤本。
    实是学生……学生平日杂学旁收,读史阅经时,见古今战事成败,心有所感,便随手记下心得。
    又曾与恩师、同窗探讨,偶闻偏远之地的一些民间军队土法,或是一些前人笔记中的散碎见解……
    学生不才,只是将这些零星想法,结合……结合对边关情势的些许臆测,胡乱串联、附会而成。
    实是学生妄加揣测,班门弄斧,让国公爷见笑了。”
    他将来源推给了“杂学”“心得”“探讨”和“民间军队土法”,模糊处理。
    程镇疆死死盯着王明远,试图从他眼中找出破绽。
    但王明远眼神清澈,态度恭谨,除了适当的紧张,并无闪烁狡黠之色。
    难道真是此子天纵奇才,悟性惊人,能从故纸堆和闲谈中提炼出如此惊世骇俗的见解?
    这……这简直比这兵书本身更让人难以置信!
    定国公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语气变得极其郑重,甚至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期盼:
    “王家三郎,你……可曾有投笔从戎之志?”
    若此子真有这般韬略,再配以门外王二牛那般的万夫不当之勇,假以时日,大雍何愁边患不平?
    他甚至瞬间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前所未有的强军蓝图。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