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微微颤抖,他抓住身边一个年轻人的胳膊,声音发紧地问:“小伙子,这是……这是在干什么?”
那青年茫然地摇了摇头:“不知道啊,叔。没头没尾的,但听着……怎么像是在点名,在叫人回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92章火种不熄,点名不止(第2/2页)
下午三点十九分,省高级人民法院证据保全中心。
气氛庄重而紧张。
林疏月站在一排服务器机柜前,亲眼监督着技术人员将“壬戌事件”的全部电子档案——超过一百个G的加密数据包——导入司法区块链存证系统。
每一个字节都将被打上时间戳,生成一个独一无二、永不可逆的哈希值。
这是他们计划的数字防线,一旦完成,任何人都无法再从技术上篡改或删除这份档案。
公证员站在一旁,准备在哈希值生成后,立即进行司法公证。
进度条缓慢而坚定地走向百分之百。
就在即将完成的瞬间,所有人的屏幕上,赫然弹出一个猩红色的权限警告窗口。
“最高法备案通道被临时冻结!”一名技术员失声喊道。
窗口上的官方理由冰冷而傲慢:“因涉及重大历史遗留问题,需启动跨部门会商程序,通道暂停使用。”
林疏月的心猛地一沉。
唐雨柔反应极快,她没有去质问,而是立刻冲到一台技术终端前,双手在键盘上化作一道残影,迅速调取了系统后台的技术日志。
一行小字让她瞳孔骤缩——那条冻结指令,并非来自最高法的主服务器,而是源于一个早已在系统内被注销、物理地址指向市局大楼的内网IP。
她几乎立刻就认了出来,那是陈砚亭担任副局长时期,他办公室终端的专用IP地址。
一个死去多年的“幽灵”,竟还在操纵着现实的权力网络。
“他们在用规则之外的规则来阻挠我们。”唐雨柔脸色铁青,她没有浪费时间愤怒,而是立刻新建了一个文档,以惊人的速度撰写了一份《关于司法存证系统遭遇异常行政干预的紧急备忘录》,将IP地址、冻结时间、指令代码等所有技术细节全部附上。
写完后,她没有通过常规渠道上报,而是利用纪委内部专用的独立加密信道,将备忘录直接发送到了省监察委员会的值班室。
与此同时,在法院大厅的另一角,宋昭看似不经意地从一个公共意见箱旁走过。
他从口袋里取出一张法院提供的公共意见投递单,飞快地在背面誊抄下几行字。
那是他从父亲那本破旧笔记本里,关于“真相之眼”闪现细节的记录。
他没有写任何多余的话,只在最后加了一句:“请详查魏承渊遗物中的一枚银色袖扣。”然后,他将纸条折好,像一个普通市民填写意见一样,若无其事地塞进了投递箱的缝隙里。
傍晚七点零二分,夕阳的余晖彻底消失在地平线下,城市华灯初上。
纪检委的技术办公室内,苏晚长舒了一口气。
她面前的屏幕显示,高校联盟已经正式确认接收了首批物证,五所大学同时在各自的官方网站上,发布了“流动展览计划”的首站巡展预告,地点定在西部一个偏远基层社区的文化中心。
第一颗火星,已经成功撒出去了。
她关闭终端,揉了揉酸涩的眼睛,准备离开。
起身时,她的目光无意中扫过旁边沈砚临时用过的办公桌。
桌上摊开着一本笔记本,似乎是走得匆忙忘记合上。
一页画得潦草的草图,像磁石一样吸住了她的视线。
那是一张电路布局图。
她一眼就认出,图纸的结构与魏承渊那间密室书房的建筑图纸高度吻合。
而图上,有一个用红笔圈出的部分,旁边标注着一行小字:“备用电源,独立于市政电网,直连后山柴油发电机组。”
一个可怕的念头如闪电般击中了苏晚。
她猛地坐回椅子上,双手颤抖地调出一个程序,反向追踪江城市过去七日内所有的区域性停电记录。
一行数据瞬间跳了出来——城西精神病院旧址周边,昨夜凌晨一点,曾有一次长达十七分钟的断电。
那里,正是老张现在临时的安置点。
她抓起电话,几乎是吼着拨通了宋昭的号码。
电话接通的瞬间,她的声音因恐惧而变得尖锐微颤:“宋昭!他们没放弃焚档……他们只是换了烧法!他们要烧的不是纸,是人!”
彼时,宋昭正站在他父亲的墓前。
夜风萧瑟,吹过空旷的墓园,仿佛带来了远处城市应急广播那尚未完全消散的余音。
他闭上眼睛,冰凉的指尖轻轻触摸着冰凉的墓碑,碑面上刻着的名字,是他一切行动的起点和终点。
在苏晚那声惊骇的呼喊穿透听筒之前,他恍惚间,似乎听见脚下深邃的江底,传来了一声跨越时空的回应:
到——
风声陡然变得凄厉,像亡魂的呜咽。
宋昭猛地睁开眼,握着手机的手指瞬间收紧,一种比寒夜更刺骨的冷意,从脊椎一路窜上头顶。
他知道,那座废弃的精神病院,此刻已经不再是庇护所。
它变成了一个陷阱,一个为最后一位见证者准备的,无声的焚尸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