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竹下俊的特战队,紫金山攻防战开始(9.24加更)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209章竹下俊的特战队,紫金山攻防战开始(9.24加更)(第1/2页)
    “败了,汤山败了,鬼子打过来了。”
    消息如同瘟疫般在城内最后残留的十多万百姓中传开。
    最后的侥幸心理被彻底击碎,巨大的恐慌瞬间爆发。
    人们扶老携幼,推着独轮车,挑着担子,裹挟着仅有的细软,如同决堤的洪水般涌向下关码头,希望能过江逃难。
    然而,等待他们的,是唐司令早已下达的严令:
    下关码头戒严,片板不得过江,全军需死守金陵,与城共存亡。
    士兵们荷枪实弹,组成人墙,冷酷地阻挡着哭喊、哀求的百姓。
    “长官,行行好,放我们过去吧!”
    “孩子还小,求求你们了。”
    绝望的哭喊声震天动地,场面凄惨。
    一些士兵面露不忍,但军令如山。
    眼见下关走不通,部分绝望的百姓开始调头,尝试从其他城门出城,前往城外长江边的燕子矶码头——那里,据说还在69军的控制下,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人流,又开始向城东涌动。
    -----
    中山门,由周卫国的新1旅精锐把守。
    看着远方隐约可见的重炮炮弹爆炸的烟尘,以及从汤山方向溃退下来的112师散兵游勇,再听到城内传来的鼎沸人声和哭喊,周卫国眉头紧锁。
    很快,参谋跑来报告,大量百姓正涌向中山门,请求出城。
    “旅座,怎么办?唐司令有令,严防死守,不得随意开启城门……”参谋面露难色。
    周卫国看着城外那些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百姓,其中还有许多妇孺老人,他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揪住了。
    他是军人,但首先是大夏人。
    让这些无辜百姓困在即将变成修罗场的孤城里,他做不到。
    “接军部,我要和军座通话。”周卫国沉声道。
    电话很快接通,周卫国简洁地汇报了情况:“军座,大量百姓聚集中山门,请求出城前往燕子矶。属下请示,是否开门?”
    电话那头,方默沉默了几秒。
    他能理解老唐死守的命令,但也深知困守百姓的后果。
    现在民众愿意出城过江,这是好事。
    “我以69军军长的身份,下令你部开门。”方默没犹豫,果断担下责任,“放百姓出去。但必须提高警惕,派出侦察兵,加强城门内外警戒,严防鬼子小股部队渗透。
    必要时,可以开枪示警,甚至格杀勿论。”
    “是,明白!”周卫国心中一块大石落地。
    放下电话,他立刻下令:
    “打开城门,放百姓出城,各部队加强警戒,侦察连前出1公里,设立警戒线,发现可疑人员,立刻控制。”
    沉重的城门在绞盘的吱呀声中缓缓开启。
    等待已久的百姓们如同看到救星,蜂拥而出。
    “谢谢长官,谢谢军爷。”
    “快走,快走!”
    周卫国站在城门楼上,看着潮水般涌出的人流,面色凝重。
    他命令士兵们尽力维持秩序,同时锐利的目光扫视着城外,不放过任何可疑迹象。
    -----
    中山门外几公里处,一片狼藉。
    这里原本是农田和村落,如今搭满了逃难百姓留下的简陋窝棚,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空气中弥漫着绝望和腐朽的气息。
    在一个不起眼的窝棚里,竹下俊褪穿着一身破旧、打着补丁的棉袄,脸上也抹了些灰土,看起来与周围逃难的“老农”别无二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09章竹下俊的特战队,紫金山攻防战开始(9.24加更)(第2/2页)
    只有那双隐藏在破毡帽下的眼睛,锐利如鹰,冷静地观察着远处中山门的动静。
    这位周卫国在汉斯留学时的同学,对特战技术钻研极深,回国后在讲究武士道、‘堂堂正正’的鬼子陆军内部自然不受待见。
    甚至被蔑称为甲贺的忍者猴子。
    如今他终于得以一展身手。
    他身边,或坐或卧,分散着数十名名同样经过精心伪装的鬼子特战队员。
    他们装备精良,但为了伪装,长武器都藏在草垛、柴捆里,身上只携带了手枪、匕首、少量MP18冲锋枪和拆解后的掷弹筒。
    “少佐阁下,城门开了。”一个伪装成年轻农民的队员压低声音,难掩兴奋,“我们是不是可以……”
    他的手按在了腰间隐藏的王八盒子上。
    竹下俊缓缓摇头,目光依旧紧盯着城门方向。
    “不急。”他的声音低沉而平静,“城内守军主力尚在,我军大部队离此尚远。
    此时夺门,无异于以卵击石。我们这点人,即便成功夺下城门,也守不到主力到来。”
    他顿了顿,嘴角勾起一丝冷峻的弧度:“等。等到紫金山方向传来捷报,等到守军阵脚大乱,才是我们出手的最佳时机。”
    他要的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致命一击。
    他要在这里,等他那位在汉斯军事学院相识相惜、却又因国仇家恨而注定要兵戎相见的“老朋友”——周卫国。
    12月的寒风呼啸而过,卷起地上的尘土和碎片。
    竹下俊裹紧了破旧的棉袄,将身体缩了缩,目光依旧坚定地望着那座古老的城门。
    等待,是猎手最基本的素养。
    然而,竹下俊却不知道,他和他这支精锐的特战中队,将要在这寒冷、肮脏的难民棚户区里,等待远比预期更久的时间。
    金陵攻防战的残酷与胶着,远超他的想象。
    -----
    就在中山门外暗流涌动之际,金陵城东的紫金山一线,一场规模空前、决定战局走向的炮战,已经进入了白热化。
    紫金山主峰及周边几个制高点上,精心部署的40多门超过100mm口径的重炮,构成了整个金陵防线的火力脊梁。
    这些火炮并非盲目射击。
    战前,方默从系统中抽到的炮兵官兵们就采用了一种相对先进的战术——地图网格法。
    他们将紫金山炮火有效射程内的整个区域,按照经纬度或显著地标,精细地划分成了无数个边长数百米的方格,并为每个方格编上了唯一的代号。
    这就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张巨大的棋盘。
    更重要的是,由于方默系统提供的弹药十分充足,炮兵们得以在战前进行了充分的试射。
    他们对着一些重点的,鬼子可能经过或占领的方格进行了校准射击,精确记录下不同方格所需的高低角、方向角、装药量等射击诸元。
    所有这些数据,都被整理成详细的射表,分发到各个炮位。
    因此,当空中侦察机或地面的侦察兵发现鬼子大部队在某一个方格内集结、停留或构筑工事时,只需通过无线电将方格代号传回炮兵指挥部。
    指挥部的军官立刻查阅射表,将对应的射击参数下达给相应的炮群。
    几分钟后,炮弹就会如同长了眼睛一般,精准地落入目标方格,给予鬼子毁灭性打击。
    这种“隔山打牛”式的炮击,效率极高,对鬼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震慑和人员伤亡。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