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成本经济账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四月最后一天,北平笼罩在绵绵细雨中,灰白云层低垂,像一层薄纱。
    科技大厦顶层办公室里,宋词伫立在落地窗前,望着被雨水模糊的城市天际线,手机屏幕上正显示着“逼捐事件”最新进展。
    这场沸沸扬扬的风波,在腾达与有关部门的强力调控下,终于稳住了舆情,热度渐渐消退。
    即便不算刘师师那笔五千万的捐赠,短短十天内,整个文艺界捐款总额也已超过1.4亿。
    这一规模,远超以往任何一次募捐,可见影响之大。
    雨声淅沥,一阵清脆的敲门声打断思绪。宋词转身,秘书简宁已推门而入:“宋董,柳教授和张总到了。”
    “妈,晓平,快请进。”宋词放下手机,脸上漾起温和笑意。
    “元旦,你这环境比我想象的还要气派。”
    柳晓娴走到全景玻璃幕墙前,望着楼下流淌的车灯,轻笑道,“雨中的北平,倒别有一番诗意。”
    宋词为母亲拉开座椅:“都是门面功夫罢了。简宁,泡一壶正山小种来。”
    旋即转向张晓平,语气热络:“晓平,路上没堵吧?”
    “还好,雨不算大。”张晓平微微躬身,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个黑色文件夹。
    “宋董,火箭回收首次悬停测试已定于五月下旬,发射台正在加紧修建。”
    宋词伸手接过文件的动作明显加快。
    指尖抚过封面上火箭徽标,深吸一口气,历经一年不计成本投入,万里长征,终于要迈出第一步。
    “好,好,好!”连说三个“好”字,目光依旧定在计划表上,“妈,晓平,你们预估首次实验有几成把握成功?”
    张晓平推了推眼镜:“宋董,悬停技术本身并不复杂,我们借助北航航天实验室数字孪生系统做了大量实景模拟测试,成功率应该很高。”
    顿了顿,又谨慎补充:“当然,航天实验永远存在不确定性。”
    “不急,稳扎稳打,一步一步慢慢来。”宋词抬起头,眼中燃着灼热的光芒,“测试当天,我一定到现场。”
    柳晓娴惊讶地挑眉:“元旦你也要去?那边条件艰苦得很。”
    “自家火箭首秀,如此盛况,岂能错过?”宋词轻笑,语气异常坚定。
    “去看看也好。”柳晓娴抿一口红茶,放下茶杯后微笑开口,“对了,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
    国家对航天领域的政策即将松动,很快就会允许民营资本全面进入。”
    “太好了!”宋词一听这话,喜形于色,拳掌相击,发出清脆的响声。忽然笑出声:“没有政策支持的日子,真是束手束脚,往后可以大展拳脚了。”
    “怀校长透露的消息,基本八九不离十。”柳晓娴看着儿子难得外露的激动,亦是感到欣喜。
    一旁张晓平也笑了,政策放开,意味着得文制造很多实验不必再借北航之名,研发效率将大幅提升。
    “当初徐才人那点小事给怀校长一个面子,真是再划算不过。”宋词摩挲着下巴喃喃道,随即正色,“不过说到底,还是大势所趋吧?”
    “确实如此。”柳晓娴颔首,学者本色自然流露,“国家队现在精力和经费都集中在北斗导航、探月工程这些重点任务上。
    已经十分成熟的一次性火箭技术路线更稳妥,风险可控,不可能转攻前期投入巨大、风险极高的火箭回收技术。”
    望向儿子,眼中带着骄傲:“既然你有雄心要开辟华国航天新纪元,上面自然乐见其成。”
    张晓平忽然轻叹:“其实火箭回收技术,国家队早就做过详细论证。”
    见母子二人望来,语气深沉:“不过最终还是选择放弃了!不仅是基于当前技术与经济现状,更是出于风险考量。
    火箭回收,就像在100层高楼,将一支笔精准扔进地上的笔筒,太难了。”
    “我明白。”宋词嘴角带着微妙笑意,心中了然,若不是能在金融市场薅欧美羊毛,动辄数亿美金研发费用,他也撑不住这样烧钱。
    虽说资金雄厚,前期不计成本投入,但要持续发展,经济账还是要算的。
    手指无意识地敲击桌面,随口询问:“晓平,一枚火箭回收使用几次可以回本?”
    张晓平整理了下思路,十分严谨的回答:“宋董,我们做过精细测算。
    若发动机或一级箭体能成功回收并重复使用5次以上,就能显现经济效益;若能使用十次以上,成本优势将极为明显。”
    宋词立刻听懂了潜台词,5次回本,十次大赚。不禁想起前世马斯克猎鹰火箭已然能够回收三十次以上,难怪能支撑星链计划那样密集发射。
    张晓平继续解释:“每次回收主要成本在于翻修、检测、二次制造,以及推进剂和发射服务费。
    回收部件每多用一次,就等于省下一笔新造费用,边际成本会显著下降。”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