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袁军这时缓缓开口,语气平静却带着分量:“哥,我妈跟我说,厂里李厂长让他岳父去外交部那边找资料了。我妈还说,你想把设备卖到国外去——这其实就是个路子。真要是能大把挣外汇,到时候别说给叔叔阿姨换个舒适的地方,就算想让上面重新调查,都不是没可能。”
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上面动手查,跟咱们自己瞎折腾,那可是两码事。你说呢?”
杨卫国深深看了他们三人一眼,心里五味杂陈。
以前总听人说红二代如何如何,可此刻看来,人家的政治眼光和头脑,确实比自己清醒得多,这一点不得不服。
他叹了口气,脸上露出点释然的笑:“多谢哥几个点拨,我这脑子总算转过弯来了。行了,你们回去吧,我得去厂里了。”
“这就对了嘛。”叶红军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
“对了红军,”杨卫国忽然想起什么,“我媳妇那边,你给个地址呗?我想给她送点吃的用的,那边条件怕是不好,怕他们熬不住。”
“早给你准备好了。”
叶红军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条递过来,“这是地址。村里书记姓李,叫李强,是我老战友,你直接找他就行,别单独去接触,免得惹麻烦,明白不?”
“明白。”杨卫国小心翼翼地把纸条揣进兜里,像揣着个滚烫的宝贝。
三人起身告辞,临出门时,袁军又道:“哥,要不把孩子送我那儿去?卫红现在没上班,让她帮忙带几天,你也能专心忙厂里的事。”
杨卫国想了想,摇了摇头:“再说吧,孩子们一时半刻也离不开家。”
送走三人,杨卫国坐在屋里,好好捋了捋思路。
叶红军他们说得对,沉溺于愤怒和报复没用,只有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才能掌握主动权。
“不行,得赶紧去厂里。”他站起身,心里那股劲又回来了,推着自行车就往外走。
其实张丽华早就收拾完碗筷,站在里屋门口看着他。见他要走,她快步迎上来,递过一个布包:“卫国哥,这是我刚烙的饼,你带厂里垫垫肚子。”
杨卫国接过布包,触手温热,心里微微一动,说了声“谢了”,便跨上自行车,迎着午后的阳光,往厂里赶去。
车轮碾过路面,发出规律的声响,像是在为他重新振作的脚步伴奏。
杨卫国捏着张丽华递来的布包,心里五味杂陈。
最难消受美人恩,他和张丽华这“婚姻”本就是形势所迫,若不是田丹以死相逼,他压根不会走这一步。
他使劲甩了甩头,把这些纷乱的念头抛到脑后——眼下最重要的是把厂里的事搞起来,让自己在上面能露个面,就像叶红军他们说的,只有自己立住了,才有可能帮到田丹一家人。
一进厂区,杨卫国没去车间找技术员。以前他总放手让老同志们折腾,自己乐得清闲,可现在心里有了方向,得主动琢磨琢磨。
他叫来了秘书小王——如今他是副厂长,配了个机灵的年轻人。
“小王,去帮我找一下这几年国内关于摩托车、汽车,还有农用机械的所有资料,越全越好。要是能找到国外的,那就更好了。”
“行,厂长,您稍等,我这就去档案室翻。”小王应声而去。
杨卫国坐在办公室里,给自己泡了杯浓茶,热气氤氲中,脑子渐渐清醒。
他仔细捋着思路:厂里的机械制造水平,在民用领域确实算得上全国数一数二,但跟国外比、跟顶尖的军工单位比,还是差着口气。尤其是车辆制造这块,他以前还真没深入了解过。
没多会儿,小王抱着两摞厚厚的资料进来,分门别类地放在桌上:“厂长,这摞是摩托车相关的,有上海的、济南的;那摞是汽车和农用机械的。国外的资料暂时没找到,档案室里几乎没有,我再去问问老技术员?”
“不用了,先看这些。”杨卫国摆摆手,拿起摩托车那摞资料翻了起来。
上海的幸福250,四冲程单缸发动机,从投产到现在快十年了,算是市面上比较常见的型号,皮实耐用,但油耗不低。
济南的轻型15型,设计更轻便,可资料里提了句“消声器设计存在缺陷,噪音过大”,看来市场反馈不怎么样。
他一页页翻着,指尖划过那些密密麻麻的参数和图纸,心里渐渐有了数——国内的摩托车,大多还停留在单缸、小排量的阶段,技术上保守,创新不足。
“看来,咱们那台小汽油发动机,还真有搞头。”杨卫国喃喃自语。
张老他们研制的那台小巧汽油机,要是能解决震动和散热问题,未必不能在轻便摩托车领域闯出条路来。
他又拿起农用机械的资料,目光落在收割机那部分。
大型收割机的资料不少,可适合丘陵山地的小型机几乎是空白,偶尔有几篇报告,也都是“试验阶段”“性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