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9章 这才是他要的目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外那朵透明铃兰,轻声道,“不是太迟,是刚刚好。”
    ***
    一周后,林归开始画画。
    他不再画螺旋、森林或星空,而是画人。画一个女人抱着婴儿坐在破屋门前,画一对老夫妻在坟前放风铃,画一个小女孩把耳朵贴在监狱铁门上听父亲哼歌谣。
    每一幅画完成后,铃兰就会开一朵新花。颜色各异,形态不同,却都带着那颗搏动的心脏。
    林晓把这些画扫描上传到“归心档案库”??一个由全球志愿者共建的匿名平台,人们可以上传自己的故事,换取一朵虚拟铃兰。如今已有超过两百万条记录,最长的一篇写了整整一百零八页,标题是《我杀了妻子,但每天都在给她写信》。
    某日午后,林归突然停下笔,抬头问:“妈妈,如果有一天我也忘了这些事,它们还会存在吗?”
    林晓握住他的手:“只要你曾经真心画过,它们就永远活着。”
    孩子点点头,又低头继续涂抹。这一次,他画了一个男人站在雪地里,手里握着一枚铜铃,脸上分不清是雪水还是泪水。
    林晓认出来了。那是陆沉。
    她鼻子一酸,转身走进厨房,假装找东西。等再出来时,发现林归已经不见了。
    她寻至铃兰丛中,只见那幅画静静放在花前,画纸一角被露水打湿,墨迹晕染开来,仿佛泪痕。
    而林归正仰头望着天空,轻声哼唱:“月亮走,我也走,妈妈背我上学校……”
    跑调依旧厉害。
    可这一次,林晓跟着唱了起来。
    歌声惊动了风,风惊动了铃,铃声荡开,传向远方。
    就在这一刻,北方边境哨所的老兵再次听见那段童声低语:“爸爸,今天老师夸我画得好。”
    他颤抖着按下录音键,却发现收音机早已损坏多年。
    可声音依然清晰,仿佛来自心底。
    与此同时,心理康复中心的那个男孩,主动拿起画笔,在纸上涂满红色与蓝色,护士问他画的是什么,他第一次开口回答:“妈妈的心跳。”
    而在万里之外的某个贫民窟屋顶,一名少女把自制风铃挂在晾衣绳上。她曾被亲生父亲虐待,逃出来后靠捡垃圾维生。今晨,她梦见一个温柔的女人对她说:“你值得被爱,哪怕你恨过。”
    她不懂什么“归心网络”,也不知南极冰层下的秘密。
    她只知道,自从挂上这串铃,夜里不再做噩梦了。
    ***
    三个月后,第一场“归心祭”在小镇举行。
    人们从世界各地赶来,带着写满忏悔、思念或告白的纸条,系在风铃上。有些用中文,有些用英文、阿拉伯文、斯瓦希里语,甚至手绘图案。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笑声与铃声交织,像一场跨越语言的合唱。
    林晓站在人群中央,看着林归牵着一个小女孩的手教她摇铃。那孩子患有重度社交障碍,三个月前连眼神都不敢与人接触,如今却笑得灿烂。
    苏怀恩走过来,递给她一杯热茶:“你知道最讽刺的是什么吗?”
    “什么?”
    “‘伊甸计划’最初的目标,是消除人类情感带来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可现在,正是这份‘不稳定’,让世界前所未有地团结。”
    林晓笑了笑:“因为他们终于敢承认,自己会疼,会后悔,会想回家。”
    夜幕降临,千盏灯笼升空。每一盏下都挂着一枚风铃,随风轻响。林昭启动了临时信号塔,将全场声音录下,压缩成一段37秒的音频,通过卫星发送至南极“摇篮”遗址。
    信号抵达瞬间,冰层深处传来一声闷响,仿佛有什么东西,终于松动了。
    ***
    林归病了。
    不是高烧,也不是意识混乱,而是突然沉默。整整三天,他不说一句话,只是坐在窗边,望着那朵透明铃兰出神。监测仪显示,他的脑电波虽平稳,却频繁出现短暂停滞,如同信号中断。
    林昭紧急检测发现,他的海马体中残留着大量未释放的情感数据包,像是被迫中断的传输任务,卡在神经突触之间。
    “他在承受反噬。”林晗红着眼睛说,“那些人把秘密交给他,以为会被治愈,可真正的负担,一直压在他身上。”
    林?冷冷道:“所以他必须死一次。”
    “你说什么?”林晓猛地抓住她肩膀。
    “我说,他必须‘死’一次。”林?直视她的眼睛,“不是肉体死亡,是人格解离。让那个承载万人之痛的‘林归’暂时沉睡,留下那个只会画红豆汤、会跑调唱歌的普通孩子。否则,他会变成一座活墓碑。”
    林晓浑身发抖。
    她想起六年前医院里,医生说“这孩子不该活下来”。
    如今,命运又把她推到同一个岔路口:救他,就得让他失去意义;留他,就得看他被重量压垮。
    那一夜,她守在床边,握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