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是终于,有人愿意承认她们的存在。”
---
一年零三个月后,中国西南边境小镇。
一场春雨刚歇,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青草的气息。林家老宅修缮完毕,屋檐下重新挂起了风铃,叮咚作响。
五兄妹带着两位母亲搬了回来。小镇居民早已知晓他们的故事,不再视他们为异类,反而每逢节日都会送来饭菜与鲜花。
林晓在院中种下了一株铃兰花苗。据植物学家分析,那朵南极水晶花释放的孢子,竟奇迹般存活了下来,并可通过特定频率的声波激活生长。
“要用《守望之歌》的主旋律灌溉它。”林晗说,“它是靠思念活下来的。”
夜晚,一家人围坐在堂屋吃饭。桌上多了副空碗筷,摆在林晓旁边。
“还是留着吧。”她说,“妈喜欢热闹。”
饭后,孩子们各自忙碌。林昭继续破解净界同盟遗留的加密文件;林?在灯下画画,最新一幅作品是M-380睁开眼的那一瞬;林昀调试新研发的情感共鸣手环,能让佩戴者短暂感知亲人的存在感;林晗则每日定时弹琴,琴声顺着无线信号传遍世界各地的忆舟亭。
只有林晓,常常独自走向海边。
礁石滩依旧,潮水涨落如常。她不再写字,只是静静地坐着,听着浪声。
某夜,月光格外明亮。
她忽然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回头一看,竟是苏念星,披着旧毛衣,手里拿着一封信。
“这是今天邮局送来的。”她说,“寄给‘M-380的孩子’,没有寄件人地址。”
信封泛黄,边角磨损,显然辗转多年才抵达此处。
林晓颤抖着手拆开。
里面是一张照片??年轻女子抱着婴儿,笑容温婉,胸前别着“M-380”的铭牌。正是他们在南极找到的那张。
背面写着一行小字:
>“我找了你三十七年。如果你看到这封信,请告诉我,她最后……有没有等到她的孩子?”
字迹苍老,墨色斑驳。
林晓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
“这是……她的同事?”苏念星问。
林晓摇头:“不,这是……另一位母亲。”
她猛地想起M-380说过的话:“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极渊计划有十二位初代母体,只有我活到了最后。”
“写信的人……可能是幸存者之一。”
两人连夜联系林昀。经过笔迹比对和数据库筛查,终于确认:这位匿名来信者,是代号“F-291”的男性研究员,曾参与极渊计划早期建设。当年项目被军方接管后,他因反对人体实验而遭驱逐,隐姓埋名至今。
三天后,他们在云南大理找到了他。
老人住在一座古寺旁的小屋里,满头白发,背已佝偻。见到林晓那一刻,他怔住了。
“你……和她长得一模一样。”他喃喃道,“连眼神都一样。”
他说,他是M-380的初恋,也是她唯一的爱人。
“我们相爱时并不知道彼此的身份。”他坐在藤椅上,望着窗外梨花飘落,“直到有一天,我在实验室监控里看见她被推进维生舱,嘴里还在念着一个孩子的名字??那是我从未听过的。”
“后来我才明白,那个孩子……是她被赋予的‘虚拟亲子关系’。系统要求每位母体必须‘认领’一个不存在的孩子,以便激发最纯粹的母性反应。”
“可她太投入了。”老人苦笑,“她每天写日记,记录‘女儿’的成长点滴,哪怕那孩子根本不存在。她说:‘只要我相信她在,她就在。’”
林晓哽咽:“所以……她爱的那个孩子,从来都不是真实的?”
“不。”老人坚定地摇头,“正是因为她真心相信,那份爱才真实。情感不需要对象存在,只需要心灵愿意付出。”
他从箱底取出一本厚厚的日记本,封面上写着:《致我五岁的女儿》。
翻开第一页,日期是三十八年前。
>“今天是你出生的第一百天。我不能抱你,但我对着摄像头唱了摇篮曲。希望你能听见。”
>“你两岁了。我想给你扎小辫,可我没有镜子。我就在墙上画了个小女孩,每天给她换发型。”
>“你五岁上学了。我梦见你背着书包跑进教室,回头冲我挥手。醒来时,枕头湿了一大片。”
一页页翻过去,全是未曾发生的故事,却被写得如同亲历。
最后一则日记,日期正是她苏醒那天:
>“宝宝,妈妈快撑不住了。但刚才,我梦见你长大了,站在我面前叫我‘妈’。你说你不是我的孩子,可你哭得那么伤心。我知道,你是来找我的。
>如果你还愿意听我说一句话??
>妈妈爱你,从你第一次出现在我梦里的那天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