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购物优惠券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对于女子是否入学一事,朱樉并未过多考虑,但小女儿想上学,为她办个女校就是。
    这时代,男女同校未免过于惊世骇俗,朱樉如今事情一大堆,也懒得跟百官们去吵。
    长安公主得知自己有学校念书,美滋滋的走了。
    朱樉这边,则要接见自西北回京述职的铁铉。
    “臣,都察院右都御史,安西布政使铁铉,参见陛下!”
    “快快请起,爱卿这一年多,辛苦了!”
    铁铉忙道:“此皆臣分内之事,多谢陛下关心!”
    朱樉道:“且说说,在安西这一年多,待的如何?”
    铁铉面色激动,“陛下,安西真是个好地方啊,阳光充足,物产丰富!臣奉皇命在那边屯田一年,便收获棉花四百余万斤,粮八万石,应季瓜果不计其数!”
    朱樉听了,也是一喜。
    因为大明此前一年的棉花产量,约在一千两百万斤左右。
    如今安西行省一地,便产出四百万斤,增量直接超过百分之三十啊!
    原因嘛,也简单。
    铁铉组织屯田用的,是朱樉从“万里江山图”中弄出的高产良种。
    而除了已开垦的棉田外,时不时还发现不少“野生”的棉花,这产量自然就上去了。
    至于玉米、土豆、小麦等,因为种植面积略小,所以总产量不算高。
    然棉花在这时代,是附加值颇高的经济作物,按此刻约一百二十文一斤算,安西行省仅棉花产值,便高达48万两。
    对于一个刚刚建立的西部行省而言,已是极为耀眼的成绩了。
    更重要的是,棉花多了,可以把价格往下压一压,令更多的百姓在寒冷的冬天,买的得起过冬的棉衣。
    “那些棉花,可都押解进京?”
    铁铉跪地道:“还请陛下恕罪,臣私自做主,留一百二十万斤棉花在安西,低价卖给当地百姓!”
    “哦?”
    见朱樉眼睛微微眯着,铁铉知道皇上已然怀疑他,忙解释道:“陛下,我大明刚刚收复安西,若一味从中取利,而不惠及当地百姓,必然会令安西之民与大明离心离德。臣低价卖棉,亦是帮助朝廷,巩固在安西的统治!”
    朱樉自然认同铁铉的做法,就是对他先斩后奏的行为不太爽。
    “那你是以多少钱一斤的价格,卖给当地百姓的?”
    “四十文!”
    “四……!”
    朱樉差点噎着,虽知道价格会很便宜,未料低到这程度。
    见皇上瞪眼,铁铉再次解释,“禀万岁,安西是棉花产地,市面价格本就低于中原,臣想让当地百姓知道朝廷恩德,所以才大幅让利的!但臣可对天盟誓,并未从中贪墨一分一毫,所有账目都带过来,可以接受朝廷查验。”
    朱樉笑着道:“朕,是信任你的,不过朝廷查验,也是应有之义。反腐治贪,关键在于有效监督。”
    铁铉忙道:“是,臣都知晓!”
    朱樉又问:“那对于运抵京师这些棉花,你有何建议?”
    铁铉道:“臣以为,安西屯田所获的棉花,对于朝廷而言,也算意外之财。莫不如都赏了军中将士,为他们换发新袄,也能令大伙感恩戴德。”
    朱樉微微点头,“此议不错,然京城之民,近来未得实惠,不若拨出一批棉袄,低价卖与百姓。”
    铁铉心里道:“长安城的百姓,打您开矿起便得了诸多好处,还说没得实惠。”
    然这话他可不敢明说,笑着道:“天子脚下,首善之区,这里的百姓确实该沐浴皇恩,不过百姓家里都是会女红的,不若对每家每户,限定低价购棉五斤,让他们买回去自己做便是。”
    朱樉道:“一家五斤可不够,便限额八斤吧!凡直隶(原长安府)百姓,皆可到衙门按五十文一斤的价格购置棉花。命巡按御史、锦衣卫各自监察,若有贪腐、不作为的,严惩不贷。”
    ……
    年关将至,长安城内越发热闹。
    一来,关中地区这两年风调雨顺,粮食产量极高。
    二来,朝廷在这边开发的矿产越来越多,便需要大量的雇工,因为工价给的高,造就了不少“小康阶层”。
    其三,便是各种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又吸纳了不少流民。
    可以说,此刻的关中地区农业发达,矿业,手工业兴盛,娱乐、文化产业也很繁荣,再加上与西域的烟草、茶叶、丝绸、瓷器等贸易,令如今长安城,颇有盛唐时期的气象。
    百姓们辛劳一年,这会都往都城、县城跑,或是游玩,或是购置年货。
    正走着时,忽听一阵敲锣声。
    百姓们忙凑过去,却是一帮衙役,说朝廷今年棉花大丰收,为了惠及治下百姓,凡直隶(原长安府)户籍的百姓,皆可凭证购买棉花,每户限棉花八斤,每斤只要五十文!
    这话一出,瞬间引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