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9章 寂灭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若行于法,是则行处,非求法也。”《维摩诘经》这里,每一句话的层次愈来愈高了。
    他告诉舍利弗,自性本来寂灭的,不要以生灭心求寂灭之果,会走错路。
    又因为自性本来寂灭,所以它不受一切染污的,恶法、善法都不可能染污它。
    这是两个层次。
    现在是第三个层次,真难懂了。
    “行”有三种读法,有读如“形”,有读如“杭”,也有读如“恒”。
    像《普贤行愿品》,就有人坚持要读成“恒愿”。
    其实,每种读法都是对的。大多数的佛经是唐朝年间翻译的,唐朝的中文发音,比较接近客家话或广东话,“行”字就是读如“杭”。不论怎么读,意义是一样的,这是顺便提到。
    中国文化讲五行,《易经》也讲“天行健”,行代表着运动的观念。
    佛法的行是很难了解的,前面讲五阴时稍微提过行,用当下话讲是本能的活动,这样你会比较容易了解。
    身体的本能也会恢复健康,所以生病不吃药,硬熬一熬有时也会熬过去了,因为我们身体的本能是新陈代谢、血液和气脉运行,这就是行阴的作用,永远在转。
    修持到行阴停了,那就是禅定得到了气住脉停,呼吸停止,甚至毛孔呼吸也停了,血液不循环。
    那是三禅定以上的境界,不过这时识阴还没停,虽然呼吸停止了,脉也停了,脑还没有死,脑神经还有微波的,这都是医学可以证明的。
    维摩居士讲“法无行处,若行于法,是则行处,非求法也。”
    这是什么行?不是我们刚才讲的行,但有连带关系。
    这里是讲行愿的行。
    一般人讲自己在修行,认为修行就有功德,这就像讲自己念了一百万遍往生咒,是这样的心理。
    这就是行法,是佛法也没错,是人天乘果的修行。
    但是依《维摩诘经》所讲的第一义谛菩提大道,执着于修行为修行,就错了。
    所以大乘的修法就叫你随时要回向,要施舍出去。
    你能施舍给一切众生,实际上一切众生也会施舍给你,这就是常用的标语:“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尽管去布施,布施完了,这个力量会回转给你。
    如果执着了行愿为究竟,就被修行法门(行法)所绑住,是不会证得彻底的涅盘之果。
    所以大乘菩萨要行愿也空,空不是没有,是舍、放下。因此,维摩居士说“法无行处,若行于法,是则行处,非求法也。”
    这个问题就出在执着了。
    行处法也是意识境界,不是真正求佛法。
    有些道友问,我打坐三年了,怎么一点成果都没有?
    我告诉他,这又不是在做生意,不能用时间来计算。见地观念到了,也许刹那之间你就悟道了;见地观念不到,八万劫也没有用啊!这是第三层的说明。接下来是第四层。
    法无取舍,若取舍法,是则取舍,非求法也。
    刚才讲“法无行处”,虽然在修行中,也不以为自己在修行。
    因此大菩萨虽然在作六度万行,心里没有自己在作菩萨行的观念。
    如果有了这种观念,就着了相,非菩萨道。
    但是,我们听到这里就会产生一个观念:法是有取舍的。
    取舍什么?学佛法修行如果不,不自己的功德,要舍,这岂不是又落入一边了?
    落入有取有舍了,也不是究竟,不是中道观。
    因此维摩居士更进一步说:“法无取舍”,他对舍利弗真是苦口婆心啊!步步叮咛,一层一层上来。如果有取舍,就非求法了。
    初学佛的人,常常对法有取舍,取舍在哪里?有些人执着净土,大骂禅宗、密宗。
    学禅宗的人说,净土是愚夫愚妇笨人学的,我要学最高的。
    执着密宗的又说,只有密宗才是至高无上的。
    这种观念都是功利主义,也像是去买菜,专挑又好又便宜的。
    结果常常忙着赶道场,学了密又学禅,好忙啊!我过去也是这么忙过来的,后来恍然大悟,也就不忙了。
    当然我不是悟道,是悟到自己赶得太辛苦,干脆万缘放下,我还是我,多安详呢!
    所以“法无取舍”,你们记住这句话,少走冤枉路。
    《金刚经》也告诉你,一切法皆是佛法,哪怕你只拜佛也会悟道。
    我小时喜欢作诗,我父亲就给我一本书,要我背里面的诗。
    我一度很欢喜,父亲说,这是附近一间庙子的和尚作的。
    那位师父是打鱼出身,一个大字不识。
    他不知什么因缘,忽然出家了,经也不会读,就整天拜佛。
    那庙子地面是石块铺的,他拜了九年,石块都拜出印坑来了。
    后来他又忽然不拜佛,去睡觉了,一睡睡了三年,中间有时连睡几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