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7章 品《维摩诘经》(45)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原料去加工而已,你还不是佛,还差得远。
    千万不要傲慢,不要懂一点点佛学就傲慢起来,这是最障碍道的。
    维摩居士是一位在家佛,他是金粟如来的化身,也就是妙喜佛,成佛很久了。
    这一篇佛经,就是他当时对善德菩萨的训话,现在做个总结:
    “如是,善男子!是为法施之会。若菩萨住是法施会者,为大施主,亦为一切世间福田。”他在这里告诉善德菩萨,像我刚才讲的这些,才是真正的法布施、法供养。
    学大乘菩萨道的人,能够随时做这样的法布施法会,才够得上是大施主。
    注意!不是你出两个钱,甚至于捐个几百上千根金条也不算,那只是财布施,是世间法的施主。
    真正的大施主是佛,布施智慧。
    真正做到了法布施,才是一切世间的福田。
    “世尊!维摩诘说是法时,婆罗门众中二百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德菩萨说,维摩居士教训我这一顿之后,在当场的婆罗门众,就是印度的最高阶级的种姓,有两百人受他感化,发了无上大彻大悟求佛道的心。“我时心得清净,叹未曾有。”善德菩萨自己听了维摩居士所说的法,就心得清净。
    一个人学佛第一步,就是要心念清净,这很难。
    大家学佛不管多久了,此心能够常清净吗?
    “稽首礼维摩诘足,即解璎珞,价值百千,以上之,不肯取。”善德菩萨当时得了利益,心得清净,就跪下礼拜维摩居士,把身上挂的很贵重的璎珞珠宝,解下来供养维摩居士。
    当时印度规矩,身上挂了许多宝贝,你看菩萨的塑像,身上都挂满了,中国就不挂,风俗不同。可是维摩居士不肯接受。
    “我言:居士!愿必纳受,随意所与。”
    再说一次,古代居士同法师地位是并行的,年高有德,悟了道学问好,相貌庄严,样样条件具备,才够得上称居士。
    “维摩诘乃受璎珞,分作二分。持一分,施此会中一最下乞人。持一分,奉彼难胜如来。一切众会,皆见光明国土难胜如来,又见珠樱在彼佛上,变成四柱宝台,四面严饰,不相障蔽。”
    善德菩萨说,维摩居士见我那么样恳求,才接受我的供养,拿到手就分成二份。
    首先拿一半供养给法会上最穷的穷人。另外这一半,维摩居士把它供养给他方世界的难胜如来,这是八十八佛中的一佛,最殊胜的佛。
    当时在场的大众,马上看到上方出现光明国土的难胜如来,维摩居士供养在佛身上的璎珞,这时变成了四根柱子搭起的宝台,这宇宙没有阻碍,大众都看到了佛国土。
    这里不是述说神话,尤其你们出家的人,更要注意这一段。《佛遗教经》《四十二章经》《八大人觉经》是佛法传入中国最早的三部经,你们要去看。
    《四十二章经》有讲,供养十亿个罗汉,还不如供养一个缘觉,供养百亿个缘觉,还不如供养一个佛,供养千亿个佛,还不如供养一个无修无证的道人,根据本经我说供养一个无心道人,还不如供养一个世界上最穷苦的人。
    你看佛法是出世的还是入世的?
    佛法注重社会的救济。在本经中,维摩居士在法会**养一个最穷苦的人。
    你能供养世界上最穷苦的人,就比得上供养一尊佛。
    所以不要搞迷信,为什么要烧什么、化什么东西?这钱为什么不能拿去社会上多做一点好事?
    这就是佛法的真精神!因为你能供养下方世界这样穷苦的人,就等于供养了上方世界的难胜如来,上下是一样的。
    往往很多宗教徒只会向上供养佛,对于社会贫苦的人理都不理,这根本不是佛法。
    这里维摩居士做个榜样给你看。
    “时维摩诘,现神变已,又作是言:若施主等心施一最下乞人,犹如如来福田之相,无所分别,等于大悲,不求果报,是则名曰具足法施。”
    维摩居士现神通,给众人看了他方世界佛土,又告诉与会大众说,假使布施的人,以平等心布施供养最下等的乞丐,所作的功德等于是供养了佛,是真正种了福田。
    我常讲,学佛的人决不能起攀缘心,例如看到人时心想,用得着的,可以帮自己忙的,这都是攀缘心,要无条件的布施出去。
    好像到过年时,有些同道中人想来供养我,名字也不写,红包往我桌上一放,我看了火就大,不可以这么做!当然我很感谢你的诚心,但是我不需要,我要的是你能真的去学佛,真的行菩萨道,乃至把这点钱去社会上做些有意义的事都好。我不是不要钱,我是最需要钱的人,我要做很多的事,没有钱怎么做?
    我宁可上课收费,出卖知识而不弘法。
    但是如果家境不好又有心学的人,不但不收一毛钱,还要帮他。
    但是对有悭吝心的人,我非要他拿钱出来不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