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0章品《维摩诘经》(28)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了这个法门,归纳成四个字:“收、视、返、听”。
    把眼神回转来,内观、内照,耳朵听呼吸。
    后来到了西藏密宗,就演变成修气脉,那方法就多了。
    所以维摩居士告诉我们:“若行生灭,是求生灭”,与求佛法背道而驰。
    《楞严经》上佛说的名言:“因地不真,果遭纡曲”,你动机、观念不正确的话,你用各种方法去修,都是在走冤枉路。
    《法华经》也说:“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
    这个“法”用当下的话来说,包括了一切理、一切事、一切物。
    《法华经》这句话说,宇宙万有一切的现象是此生彼灭的,它的本来是清净的(所以是“自”),用不着你去求个清净。
    用《法华经》来对照《维摩诘经》这句话,就很清楚了。
    我岔进一个禅宗故事,你们参参看。
    有位禅师读到《法华经》这里就悟了,他告诉一同参禅的道友说,佛讲的这句话只讲了一半,什么理由呢?“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只讲了法身的清净面,没有讲法身的起用,是留给我们去参的。
    大家不服,要他把下一句讲出来,他就说:“春至百花开,黄莺啼柳上。”
    他露了消息吗?有的,涅盘境界是生机活泼的。
    “法名无染,若染于法,乃至涅盘,是则染着,非求法也。”
    真正佛法本来就没有染污的,既然自性本来涅盘清净,不是凡夫善恶业果所能染污上去。
    假使你认为自性是受染污的,因此我要去掉染污而证得涅盘,就又染污了,染污了清净。
    虽然去了恶念,又被善念盖上,也是染污。
    就比如我们的眼睛进不得沙尘,纵然是名贵的黄金粉,放进眼睛也是受不了。
    《维摩诘经》这里是破除小乘观点,小乘要去恶念染污,要断惑证真。
    大乘是要努力行善去掉恶念,但最后善念也空,把它舍掉,善果回向一切众生,自已一无所留,善恶两头都不取,用不着断惑,自性本来清净。
    “法无行处,若行于法,是则行处,非求法也。”《维摩诘经》这里,每一句话的层次愈来愈高了。
    他告诉舍利弗,自性本来寂灭的,不要以生灭心求寂灭之果,会走错路。
    又因为自性本来寂灭,所以它不受一切染污的,恶法、善法都不可能染污它。
    这是两个层次。
    现在是第三个层次,真难懂了。
    “行”有三种读法,有读如“形”,有读如“杭”,也有读如“恒”。
    像《普贤行愿品》,就有人坚持要读成“恒愿”。
    其实,每种读法都是对的。大多数的佛经是唐朝年间翻译的,唐朝的中文发音,比较接近客家话或广东话,“行”字就是读如“杭”。不论怎么读,意义是一样的,这是顺便提到。
    中国文化讲五行,《易经》也讲“天行健”,行代表着运动的观念。
    佛法的行是很难了解的,前面讲五阴时稍为提过行,用当下话讲是本能的活动,这样你会比较容易了解。
    身体的本能也会恢复健康,所以生病不吃药,硬熬一熬有时也会熬过去了,因为我们身体的本能是新陈代谢、血液和气脉运行,这就是行阴的作用,永远在转。
    修持到行阴停了,那就是禅定得到了气住脉停,呼吸停止,甚至毛孔呼吸也停了,血液不循环。
    那是三禅定以上的境界,不过这时识阴还没停,虽然呼吸停止了,脉也停了,脑还没有死,脑神经还有微波的,这都是医学可以证明的。
    维摩居士讲“法无行处,若行于法,是则行处,非求法也。”
    这是什么行?不是我们刚才讲的行,但有连带关系。
    这里是讲行愿的行。
    一般人讲自己在修行,认为修行就有功德,这就像讲自己念了一百万次往生咒,是这样的心理。
    这就是行法,是佛法也没错,是人天乘果的修行。
    但是依《维摩诘经》所讲的第一义谛菩提大道,执着于修行为修行,就错了。
    所以大乘的修法就叫你随时要回向,要施舍出去。
    你能施舍给一切众生,实际上一切众生也会施舍给你,这就是常用的标语:“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尽管去布施,布施完了,这个力量会回转给你。
    如果执着了行愿为究竟,就被修行法门(行法)所绑住,是不会证得彻底的涅盘之果。
    所以大乘菩萨要行愿也空,空不是没有,是舍、放下。因此,维摩居士说“法无行处,若行于法,是则行处,非求法也。”
    这个问题就出在执着了。
    行处法也是意识境界,不是真正求佛法。
    有些道友问,我打坐三年了,怎么一点成果都没有?
    我告诉他,这又不是在做生意,不能用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