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邓浩楠头像”银元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无法利用火耗来压榨老百姓了!”
    “还不够!”
    邓浩楠想了想,于是说道:“用银元本位制!”
    何谓银元本位制?
    几人不明所以,纷纷看向邓浩楠,后者解释道:“银币固定了比率,一两银子兑换两枚银币。但是白银的价值还是很高,老百姓每个月能赚四个银币都算是不错了。这样来看,银币和辅助钱币兑换起来数额差距很大。因此本王将银币和辅助硬币分作三六九等。”
    邓浩楠的意思就是把钱币铸造成币值不等的货币,例如银币改银元,最大面值五百,最小一银元。辅助货币分作角、分。一银元兑换十角,一角兑换十分。
    这样一来,不用再像以前那样。一两银子兑换一千个铜钱那么繁琐了,现在一两银子只需要换成两块银元,或者二十角,两百分,大大减少了交易的繁琐性。
    “此法甚妙!”冯邵延说道:“在钱币上标明币值,这样私人或者地方官便不敢轻易熔毁钱币,火耗问题立刻解决。同时,这种货币更加有利于交易,大大立于民啊!”
    “那就这样敲定了!”
    邓浩楠很是高兴,这时张溥说道:“王爷改革币制恐怕还有其他考量吧!”
    邓浩楠微微一笑,说道:“当然!现在国库存银只有一千多万两,内府金库算上也不过三千万两,还要休养生息两年,这些银子怕是不够!所以本王需要银子,大把的银子!”
    冯邵延这时给张溥解释道:“王爷进行金融改革,所有的金银和铜钱将禁止流通,然后命令所有国民将自己家中的存钱全部拿到银行兑换新钱币!”
    张溥担忧的问道:“只是,兑换新钱币谈何容易?只有三千万两害满足不了福王一个人的呢,如何满足大明数千万人口?国朝上下的钱财足够堆成金山银山啊!”
    邓浩楠明白张溥的意思,笑道:“子安勿须担心!新货币发行并非一下子就在全国同时实行!而是要有一个过渡期,本王暂定为一年!这一年当中,先从直隶开始,银行开设到哪里,哪里再实行货币兑换。这样一来,我们先前兑换来的白银,便可以再次铸造成货币,然后继续兑换。”
    冯邵延说道:“这样做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知道大明国朝到底有多少财富!每次兑换都记录在案,便知道大明国力如何!同时,文武百官、各地士绅商人们到底有多少财富,可以窥探八成!”
    “好策略!”
    张溥频频点头,对这个计划十分看好。
    同治元年三月,邓浩楠着急内阁六个阁臣商议金融货币改革计划,由于邓浩楠已经做好了全盘计划,因此很顺利的被钱谦益等人接受。
    三月十二日,大明帝国中央银行成立,王承恩人央行行长兼内务府总管。冯邵延任副行长,同时除去军情局直隶分处处长职务,任命他为户部右侍郎。
    第二天,内阁通过了并公布《银本位币铸造条例》,规定,银本位币定名为“元”,总重26.6971克,银百分之八十八、铜百分之十二,即含纯银23.493448克。银本位币每元重量及成色,与法定重量、成色相比之下公差不得超大型过0.3,并规定一切公私交易用银本位币授受,其用数每次均无限制。按照计划,先在京畿实行“废两改元”,预计一年内在发行全国统一的银币——“邓浩楠头像”银元,或者称龙币。
    邓浩楠头像银元,也称龙币。正面为邓浩楠的大头像,标注汉字银元面值,背面为长城和龙图腾标志,标注阿拉伯数字面值和铸造时间。
    央行成立,邓浩楠将户部一千多万两银子铸造成各种面值的银币在北京先发行流通。同时,新建成的帝国铸币厂全面开工铸造钱币,向老百姓大规模兑换不锈钢铸造的硬币。
    由于银元本身就有价值,因此朝廷下达银本位制改革,限期将钱币兑换的命令后,并没有遭到各个利益阶层的反对。而对于老百姓而言,他们很少有正装的银子,兑换不起银元,只能将一大堆铜钱和散碎银子到银行兑换成硬币。
    这硬币铸造的可比银元好看多了,光泽十足,十分受老百姓欢迎。一时间,但凡到银行兑换钱币的人们,都喜欢兑换这些硬币。这使得银行储备的银元够用的情况下,硬币的储备却是不够了。
    不得已,帝国铸币厂只好加开了十几道生产线,大规模铸造硬币,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硬币的大规模发行量超出了邓浩楠的想象,虽然增加的央行和铸币厂的负担,但是反过来却帮助了邓浩楠。
    因为三千万两铸造出来的六千万银元根本连北京城内的黄金白银兑换都无法满足,更不要说整个京畿了。
    好在人们喜欢更加光亮好看的硬币,使得央行得以缓过劲儿来,顶住了第一波的兑换压力。加上铸币厂大规模的开工铸造银元,将刚刚兑换进来的银两迅速变成银元才得以解决问题。
    后来邓浩楠才明白,北京城内的都是王公贵族,哪个家中没有个十几万,上百万两银子啊?不说别的,卖一套房子就不止十万两银子!邓浩楠的三千万两银子作为币制改革的基准金实在有些冒险了。
    当然,这也不能怪邓浩楠。大明超级邋遢的理财能力,使得财政收入仅仅才几百万两银子。正常情况下,储备金达到财政的三倍既可以实行货币改革,而邓浩楠手里有三千万两银子,本来足够了。万万没有想到,大明朝廷穷,但是民间可是有的是钱。
    这算是藏富于民吗?邓浩楠只得苦笑!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