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度,这也是毛文龙几年时间就从一个小海盗发展成了一方大帅的主要原因。
金州要塞的建立,使得金旅地区成为了安全的沃土,三面环海的半岛优势,大连湾商港可以同时跟大明、朝鲜、琉球、倭国进行短距离贸易,称其为北半球的贸易中心毫不为过。
对毛文龙、鲁帮和潮帮的巨额军火贸易利润,是刺激辽东都督府大规模开展工业建设的源动力。而旅顺海军基地的建成,旅顺造船厂处于地理优势,使得辽东都督府将造舰事宜提上日程。
南京龙江造船厂以其庞大的造舰能力,飞鱼级护卫舰首批十艘战舰已经建成下水,龙江造船厂的工匠们十分的卖力,但是却因为木材的采伐困难而影响到了他们积极性的发挥。
南方人口较大明立国时期已经增加了十几倍,人口多了自然造成木材消耗的增加,尤其在南京附近,造舰木材需要从江西、广西、云南等地起运,层层的管卡,将木料的价格抬升,加上官员盘剥,使得龙江造船厂的造舰成本飙升。
另外还有,南方的造船木材,采伐下来之后,需要风干很长时间,多则一年,少则几个月,因此影响大规模造舰速度。
相反,北方便没有这种影响。因为战舰木料采伐时间最好是冬天,采伐下来十天半个月便可以使用了。尤其受到小冰河时期影响,北方严寒,木材采伐几天后就可以使用,节省大把的时间。
同时,北方人口少,原始森林多,辽东地区木材资源丰富,可以说旅顺造船厂得天独厚的优势尽显。
为此,辽东都督府决定将龙江造船厂内一半的造船工匠转移到了旅顺造船厂,这样一来,造舰成本可以降低四分之一,总体成本可以节省二十万两银子的开支。而这二十万两银子用来扩建旅顺造船厂,建设旅顺基地正好。
而作为军事意义,龙江造船厂毕竟在南京,在朝廷的眼皮子底下,很容易受制于朝廷。而旅顺造船厂则在自己家门口,看着也放心不是!
龙江造船厂的两万多船工被迁入旅顺,这样一来,拖家带口,一下子就给辽东增加了七万多人口,使得原本荒凉的辽东顿时热闹了起来。
庞大的旅顺造船厂开工之后,按照飞鱼级护卫舰上的用钢需求,需要配备产能为每月十吨钢铁的炼钢厂、产能每月十五吨的熟铁厂、产能每月五百吨的焦炭厂、产能每月五百吨的煤炭厂,产能每月一万匹的风帆布料厂,产能每月两万料木材的木材加工厂,还有锻铁轧钢厂、铆钉厂、涂料厂等等,都需要大批的劳动力才行。
海军造舰工程是个庞大的工业,在后世那就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工业水平的标志。在如今,同样是一个实力的象征。
因此,如此多的工厂需要建立,方能配套旅顺造船厂。所有辽东都督府便要搜罗更多的人口劳动力,于是一场移民潮掀起,辽东都督府打着邓浩楠的旗号,抛出到了辽东就衣食无缺的诱饵,在大明沿海甚至内陆大肆收刮剩余劳动力。
而如今邓浩楠的名号在大明国土上被传的神乎其神,没有土地和工作的老百姓竞相投奔辽东都督府。
原本辽东都督府做事很低调,毕竟收刮老百姓会引起地方政府的不满。不料,结果竟然大相径庭,辽东都督府的行为,不但没有遭到地方政府的阻挠和破坏,反而地方政府双手欢迎,甚至很多地方官员竟然自己出钱雇人雇船帮着招人。
原来,此时的大明地方可以说已经到了危机重重的境地。连年的灾害,导致粮食颗粒无收不说,陕西爆发的农民起义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各地挣扎在生死线附近的老百姓已经蠢蠢欲动,就快升级为暴民了。
因此,地方政府官员此时正愁着没法安置老百姓,担心老百姓暴动起义的时候,辽东都督府的举动被他们视为救命稻草。
古代地方官员为了保境安民,只要有流民便武力驱赶到其他州县去。然而此时各州都有大批的流民,相互驱赶已经无法解决问题了,因此他们便全力配合辽东都督府迁徙老百姓。
来到金州卫的老百姓们,都见识到了金州要塞的高大和雄壮,心中那份担忧也淡了很多。加上当地的辽东老百姓们的宣传,他们对于辽东都督邓浩楠的敬佩程度又上升了一个台阶。
辽东都督府此时已经作为邓浩楠集体的正式对外官僚机构,设在金州要塞内。同时,邓浩楠的一等忠勇伯爵、征北将军府便在辽东都督府的对面。
老百姓们为了表示对邓浩楠给他们工作,给他们一个可以生存机会的感谢,辽东老百姓们自发组织起来,义务帮忙修建忠勇伯府。
伯爵府修的很是豪华,钱顺等特勤处的官员们原本要按照大明亲王、郡王的规式修建,最后林风考虑到金州老百姓就在旁边,朝廷很可能派官员过来视察,因此还是低调一些,最后按照侯爵府的规式修建。
如果说大跃进时代的北京火车站一个多月就修好了的话,那么邓浩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