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善,同时也默许了阿巴亥跟代善的私下培养感情。不料阿巴亥跟代善秘密私会的事情被皇太极抖了出来,努尔哈赤自然不能让家丑外扬,于是造成了“大妃事件”。
不过代善的部下们已经认可了阿巴亥,因此他们支持多尔衮为大汗。多尔衮同样是贝勒,也有继承资格。很多大臣也是支持多尔衮的。
于是皇太极便以努尔哈赤生气最希望阿巴亥相陪为由,加上阿巴亥跟代善偷情证据确凿,于是愣是一口咬定努尔哈赤生前希望阿巴亥陪葬,活活让阿巴亥生殉。
阿巴亥本不从,但是皇太极放出话来质疑多尔衮是否是努尔哈赤亲生,搞不好是代善的种,想要对多尔衮下手。阿巴亥为了保护多尔衮,命多尔衮放弃争夺汗位,而她只好答应殉葬。
这样,阿巴亥跟其他两位庶妃一同殉葬,正红旗跟镶红旗放弃支持多尔衮,皇太极方才放过多尔衮一命。
皇太极的狠辣,令阿济格跟莽古尔泰咂舌,立刻表示不再争夺汗位。
这样,代善被囚禁在金州卫,无法继承汗位。群臣自然是支持皇太极的,除了皇太极稳定住了蒙古,获得了科尔沁部的全力支持外,更因为皇太极是唯一识字的贝勒,也是唯一有三年的治国经验的人。
大汗非皇太极莫属,而阿济格跟莽古尔泰虽然不甘心,但是他们的力量根本打不过皇太极,因此只能乖乖的将正黄旗、镶黄旗交给皇太极,这样皇太极坐拥上三旗和蒙军旗,外加上科尔沁部,即位为大汗。
皇太极登汗位的仪式于七月一日举行。届时三大贝勒阿敏、莽古尔泰、多尔衮及众贝勒、文武大臣聚会于朝,由皇太极领他们焚香告天,行九拜礼毕,皇太极即汗位,转过身来,诸贝勒大臣向皇太极行朝贺礼。
这样年仅三十五岁的皇太极登基大汗,改第二年为天聪元年。皇太极称天聪汗。二日,皇太极又率诸贝勒大臣对天地祝誓,祈求皇天后土“垂佑”,国祚炽昌。皇太极自己发誓,其中说:“今我诸兄弟子侄,以家国人民之重,推我为君,敬绍皇考之业,钦承皇考之心,我若不敬兄长,不爱子弟,不行正道,明知非义之事而故为之,兄弟子侄,徵有过愆,遂削夺皇考所予户口,或贬或诛,天地鉴谴,夺其寿算。”三大贝勒与众贝勒接着发誓,除了表示拥戴皇太极之外,三大贝勒还单独表示要守盟誓、尽忠良。
登基后的皇太极面对的压力主要来自辽东都督府,他不满足于守成,决心要开创崭新的局面。他执政后,踌躇满志,在范文程的帮助下,从面临的内政出发,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例如安民、要求女真族人停止狩猎,大兴农业,同时编练汉军八旗和蒙军八旗,满洲八旗进行休养生息。
这一切都被辽东都督府情报部门掌握,林风等人曾建议邓浩楠放代善回去跟皇太极争夺汗位,但是邓浩楠知道代善斗不过皇太极,还不如关押在金州卫,作为要挟皇太极的筹码。
皇太极比历史上提前了两个月当上了大汗,对于这个结果,邓浩楠知道很大程度上是他一手造成的。
虽然郁闷,但是眼下邓浩楠需要全力准备南下剿灭郑芝龙的准备,因此皇太极的事情只能暂时搁置了。
经过半个月的准备,邓浩楠的c计划经历了多达六次的修改,最后终于拟定完成。
公元1626年7月5日,邓浩楠在旅顺海军基地进行了盛大的海军阅兵式,太平洋舰队全体官兵以及海军陆战队接受了邓浩楠的亲自检阅。
6日,邓浩楠登坛祭天,亲提太平洋舰队讨伐倭国。
不是南下剿匪吗?为何却讨伐倭国!
讨伐倭国只是c计划的开头部分,辽东都督府答应朝廷南征的同时,却暗中放出风声,在民间流传邓浩楠的南洋水师实力还不足以抗衡郑芝龙。
示弱!
没错!邓浩楠就是先示弱,不怕郑芝龙不相信,因为在郑芝龙的概念里,谁的船只多,吨位大,谁就是霸主。显然郑芝龙的战船不论数量还是吨位,都远大于邓浩楠的太平洋舰队。
示之以弱,就是邓浩楠第一步麻痹郑芝龙的开始。
而讨伐倭国,就是要给郑芝龙制造一个邓浩楠不敢南下的假象。在郑芝龙看来,邓浩楠讨伐倭国,就是要切断郑芝龙跟倭国的贸易航线,打击郑芝龙的财源。
倭国只开放了平户和长崎两处贸易口岸,除了这两处附近盛产白银和粮食之外,也是因为这里的对面就是朝鲜。一直对朝鲜虎视眈眈的倭国,政治和军事的倾向性作用下,使得平户和长崎成为了倭国三大繁荣城市,另一个就是首都京都。
倭国在露梁大海战中惨败,水师只有在佐世保港内的六百多艘战船。
六百多艘?听起来好吓人!
邓浩楠一开始也是吓了一跳,不过听王兆阳解释后才知道。原来倭国的战船充其量就是运兵船,还停留在人力接舷战的层面上,战船都不大,多为一两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