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双方正是旗鼓相当,谁也奈何不了谁的时候,北方的郑氏集团突然多了张献忠一股强敌,哪还受得了,郑氏集团的精兵多集中在南方与阮氏集团交战,后方等于不设防,张献忠一进安南,就如入无人之地,郑氏集团后院起火,顿时叫苦不迭,不得已拼命从南方前线抽调兵力增援后方。
只是郑氏集团前方一抽兵,前线又吃紧,这双方无论是阮氏集团得势。还是新来地张献忠人马得势,郑氏集团的无疑都会陷入死无葬身之地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安南郑氏集团领郑松在大臣地提醒下,终于想到了安南还有一个宗主国,他们可以向天朝求救。
张献忠的人马在安南纵横数月之久。对于张献忠的来历。郑氏集团已经清楚。唐军攻破大明京城时,以前大明地属国已纷纷改换了门庭,派出使者向长安道贺,其中安南北朝也不例外,这本来就是各个属国对中原改朝换代地正常程序。
如今安南郑氏集团宛如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张献忠本来就是天朝地叛臣。只要安南向天朝提出请求,天朝必定乐意派兵进入安南消灭张献忠,到时北朝可以乘机和天朝加深彼此的关系,如果能得到天朝的帮助。灭到南方的阮氏集团也不是不可能之事。
基于这种想法,郑松已派出了使臣,前往长安,正式向大唐提出借兵剿灭张献忠的要求,如今双方正在谈判,一旦谈判完毕,南方集团军就要开始进入安南。
朝庭不可能在建设的同时还在南北两个方向同时用兵,接到漠北集团出兵地请求,李鸿基尽管也有出兵的冲动,但不得不压了下来,只是命令各个地方对使团妥善迎接,务必作好沿途的接待。
使团回到长安后,皇帝亲自出长安城门迎接,表彰使团不畏艰难,坚决完成任务的精神,尽管此时出使等于是失败,皇帝还是对出使地人员进行了丰厚的奖赏,使团的正副两位使节李淮庸和欧阳杰因为带着近五百人安全返回有功,分别获得了一级金质勋章,各自的职位提升一级。
唐军金质勋章的授予有严格的规定,大部分授给在作战中,不畏艰险,对胜利作过重大贡献之人,唐军第一个获得金质勋章的人是刘检,前明崇祯六年,唐军刚起事不久,只占了一省半之地。刘检在曹文诏数万大军偷袭唐军的离石府时,带着数十人冲出了大军的包围,又独自带兵抵挡了明军的追击,使后方有了准备,对唐军第一次取胜曹文诏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本人英勇战死,战后论功才授予了他一级金质勋章。
到如今为止,唐军一级金质勋章的获得者不过百名,这些人中活着的不过十几人,简直比朝庭所封爵位之人还少。
而此次跟随使团的各个商人损失的财物也获得了朝庭的补偿,在他们原价的基础上加价了五成,为此朝庭要支付出近五十万银圆。
而死去的一千多人,朝庭不分兵民,承认他们是为国捐躯,给予烈土的代遇,每人抚恤二百银圆。
做完了这些,朝庭就再也没有其他动作,文官们远比武将们理智,不用皇帝话,三省已经直接拒绝了漠北军团出兵的请求,不出兵,那还能做什么,抗议,不要说笑了,难道还要再派一个使团从西安跑到莫斯科去。
不过不出兵,不代表大唐朝庭就能忍下这口气,在皇帝的授意下,数月之后,朝庭一连表了三部法令:《兵役法》、《开拓法》、《武器法》。
在这三部法律之前,大唐已经有了《商法》、《税法》、《刑法》等法令,其他法律也正在制定中,《兵役法》在上次大裁军中就有酝酿,只是这么快就布,完全是受了这次使团归来的刺激,而《开垦法》、《武器法》则是直接针对朝庭对西伯利亚这块广袤土地如何处理的意见。
《兵役法》规定,朝庭所有适龄男青年都有参军的义务,参军的年龄定在十八岁以上,二十二岁以下,服役期限为野战军五年,地方守备军三年,军官不在其列,服役期满后,如果朝庭有需要,优秀人员可以再延长一个期限,也就是野战军最长可以服役十年,而地方守备军最长只能服役六年。
野战军的服役期比守备军的服役期还长,是因为野战军的训练远比地方守备军严格,而且朝庭虽然已经开始了修筑铁路,各地的公路也在大力整修,但出行对于这时的普通人来讲,依然是一件耗时耗力之事,地方守备军可以直接召收本地的人员,而野战军则要在全国各地挑选合格的兵员。
通常一个士兵从挑选到真正进入部队。差不多要花上三个月地时间,再加上训练的时间,估计要花费一年时间。期间朝庭要花费的人力物力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当然不能让野战军参军三年就退役,否则这期间的消耗就会让朝庭头疼。
现在唐军野战军的总数只有二十万。以每年退役五分之一计。新召收地兵员只有四万人。当然如果是战争,可能要召收地人员更多,但整个朝庭地人口有一亿四千万,适龄的男青年有数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