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身份转变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不管各个官府的银局都抢着要,就是各家大的银楼也是求之不得,曾有一家银楼每月出十五两银子要请陈小五过去,陈小五没答应,到底银局是官府开办的,哪能不在官府做事,跑去为什么银楼做工,他的银子就是出得再多,陈小五也不愿去。
    周老六道:“不但西安的银局要关,就是唐王辖下的所有银局都要关了,而且银楼也要解雇好多银工。”
    陈小五一阵晕眩。这是他听到地最恶劣的消息了,他此时宁愿听到儿子偷偷参加野战军去了,也不愿听到这样的消息:“为……为什……什么?”
    陈小五被自己地声音吓了一大跳。他此时的声音已完全沙哑,短短三个字还不能说连贯。
    周老六从手上掏出了一个银币:“诺,就是这个。以后唐军境内不用银子了。全都改用银币。”这是周老六儿子临走时留下来的。每名参加野战军地士兵都会提前放三个月地军饷,以便安置家里,周老六地儿子将十五个银币全部留了下来。
    这种银币陈小五也见过,他儿子上月放的军饷就是三枚银币,他当时看到做工如此精美的银币时还感慨了一番,不知这银币是怎么做出来的。他却没有联想到银币会和自己扯上关联,自己会因它失去饭碗。
    “那我们怎么办,直接回家吗。”
    陈小五还以为自己一辈子就会在银局干下去,直到干不动为止。然后把手艺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陈家可以将这门手艺一直传下去,没想到今天的梦想一下子破碎,今天不知是什么日子,难怪前一段日子算命先生说自己近日有大凶,自己以为会应在儿子身上,死活不让他参加野战军,现在看来,恐怕还是应在自己身上,这不是大凶是什么。
    周老六抽抽潜潜的道:“听说要成立什么银行,我们转为为银行工作。”
    陈小五问道:“这个银行是谁开地,是不是官府在管。”
    周老六道:“说是由户部直接管理,最大的官员叫行长,是户部侍郎陈大人统管。”
    陈小五松了一口气,只要还是官府管就可以了,他依然和官家沾边,周围的邻居见到他还得恭恭敬敬的叫一声老爷,这比什么都强。至于干什么倒不要紧,银钱也无关紧要,他地银子足够自己过上一辈子,大儿子也不会在意他的那点家产,小儿子有固定的银钱,虽然紧一点,自已可以用积蓄帮衬一二。
    他想通后,拍了拍周老六的肩膀道:“老周,想开点,不管怎么说,咱们还是官家的人,这点比什么都强。”
    陈小五的话,让周老六稍稍安慰了一点,还是担心的道:“小五,我担心什么银行的事做不来,那我们哪还有脸呆下去。”
    这么一说,陈小五心头也有一些忐忑,毕竟银行这个东西谁也没有听过,具体做什么事,连通知他们银局关闭要转为银行的官员们也不知道,许多官员听到银局关闭的消息都心头难受,虽然加了俸禄,可是比起损失来,这点加的俸禄相差太大,也没有心事去打听银行是干什么用的。
    陈小五突然又想起一件事来,问周老六道:“你说是知府大人的官大,还是这个户部侍郎大?”
    在陈小五想来,若是户部侍郎官更大,他们也就算水涨船高,反而不是坏事了,只是陈小五虽然一辈子在银局工作,也见过不同的官员,西安的知府是陈小五见过最大的官,要分清这个侍郎是不是比知府更大,对他还是一件难事。
    这个问题周老六也不能给他答案,今天银局都被刚宣布的事弄得人心惶惶,大家也无心工作,陈小五一天则在反复的想着这个问题,到底是户部侍郎大,还是知府大?
    回到家中,小儿子对他依然板着个脸,陈小五却顾不得和儿子呕气,向儿子问道:“阿立,你说是户部侍郎大还是知府官大?”
    陈立惊异的望了他老子一眼,这老头子转向了,自己明显给他摆着一副臭脸,怎么还主动向自己说起话来,不过,看着陈小五有点忧心仲仲的样子,陈立还是回答道:“当然是户部侍郎大,而且还大了好几级。”
    陈小五一听,顿时展颜:“真的?”
    “当然,知府是正六品,户部侍郎是正四品,中间差了从五品,正五品,从四品,你自己算算差了多少级。”
    陈小五扳着指头算了一遍,才喜笑颜开,乖乖,差了四级,这么说银行岂不是比银局的地位要大大要高。
    陈立不知知府和户部侍郎会和自己的老子拉上什么关系,见陈小五乐得合不笼嘴,好奇的道:“爹,什么事这么高兴?”
    陈小五板起脸:“叫老爷,现在我要在户部侍郎陈大人手下工作了,身份又和以往不同,你不可在人前失了礼议。”
    陈立还以为陈小五乱言乱语,想起他不让自己去参加野战军,心中的火气顿时又起,丢下陈小五让他一个人独自高兴。
    到了第五天,陈小五终于知道银行是干什么的了,原来就是给人把碎银换成银币这么简单,这个工作对他来说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让陈小五失望不已。
    随着银行的第一天开张,西安的市民全部朝银行涌来用银子换取银币,整整一天,陈小五和原先银局的近百人找不到一丝空隙时间,经他们手兑换出去的银币足有几十万枚,陈小五从中重新找到了热情。
    唐军银行的开张,让市面上有充足的银币供应,居民们很快就将碎银抛弃,全部使用起银币,还有唐军的大钱,他们也比小的铜钱方便,每个人出门,身上带上一个银币,几十枚大钱,到哪里买东西都方便,找起来又快又准。再也不会为了找零,有时还得专门跑一场银楼。
    这股使用银币的热潮很快又漫延到了朝庭的领地内,百姓们纷纷喜欢上了这种方便,精美的银币,唐军的大钱也通行于朝庭境内,商家也乐于接受。
    朝庭的官员们虽然觉得银币上的图案有点犯忌,但也觉得方便好用,而且收取银币他们不会有火耗的损失,但老百姓该交的火耗一文不少,这样一来,使用银币对他们还有利,也乐得装糊涂。
    直到有人指出这个银币的重量虽然对,但含银并不是十足时,朝庭才有人感觉到吃了亏,下令境内停止这个银币的流通。
    唐军银币含银为标准的九成,其余一成由铜、锞、铭三种金属构成,只是唐军同样承认这种银币可以兑换标准的半两纯银,老百姓对这个九成的含量就不在乎了,照样使用不误,在商家的推动下,银币并不因为朝庭下令就能停止流通,反而以更快的度在朝庭境内漫延。</dd>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