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6章 功臣塔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了,该讨论一下官制了吧,你不打算用大汉原有的官制了,那你再详细说一下新的官制,我要回去参详一下。”
    刘璋点点头,“之前已经给你说过,我打算用一种新的体制,叫做三省六部制……”
    秦朝成为第一个封建王朝,汉承秦制,但是官僚体制依然一直在完善中,现在的大汉官制有些地方臃肿,有些地方薄弱,而且明显不是很利于中央集权。
    这种官制在整个封建时期来看,还是很粗糙的,所以刘璋不打算用了。
    相对来说,三省六部制是一套很严密的封建官僚制度,比大汉时期的官制要成熟得多,要不然也不会从隋朝一直延续到清末。
    这套制度是经过了时间检验的,也说明了他的实用性。
    但是刘璋打算用的三省六部制。做了一些简单修改,原因是刘璋觉得三省六部制虽然组织严密,管理系统化,各部制衡利于中央集权。
    但是有一个最大弱点,不利于官员的廉洁奉公,自从实行三省六部制以后,官员腐败明显比秦汉时期高,或许有其他原因,但是三省六部制监管不力的弱点绝对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要让官员全部大公无私。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却有相对的制衡办法,能够降低官场腐败。
    历朝历代,唐宋元明清,都有自己的办法遏制腐败。可是似乎收效都很小,特别是明朝,办法最多,贪污最厉害,越整治越贪。
    刘璋不敢肯定自己的办法一定管用,但是好在自己还不会很快死,剩下的时间。可以慢慢改良。
    和黄月英说完三省六部制的大概,黄月英才出了门,她需要回去系统整理,然后与文武大臣通气。否则一个新官制下来,人人都会懵掉。
    随便也听取这些文武的意见。
    ……
    “咚————咚————咚————”
    十二月十二日,就和两百年前的建武十二年一样,是大汉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标志着大汉在经过第二次天下大乱以后。再次重归一统。
    摄国皇太后伏寿颁布诏令,立蜀王刘璋为新帝,接受文武大臣朝拜。
    但是,刘璋第一个去的地方,并不是北京城新建的皇宫大殿,并不是坐上那已经很多年没人坐过的龙椅。
    北方寒冷的清晨,望星台的晨钟回荡在幽静的北京皇城,清香烟云萦绕,慢慢消失在那一座巍峨的黑塔之巅。
    高耸的石梯上面是十八座天台,象征着大汉包括滇州,西域,北部草原,高句丽,倭奴国在内的十八州图腾,拱卫着黑色的灵塔,铁水浇铸的兽像仰望苍穹。
    这里是北京城的最高点,也是所有大汉人民应该朝拜的圣地。
    因为望星台的黑塔中供奉着为大汉捐躯和对大汉有卓越贡献的所有文武功臣。
    刘璋专门建了这座高台,甚至比皇宫还要修筑的仔细,将以前汉武帝时期的麒麟阁,东汉洛阳的功臣阁,以及成都的功臣阁,所有已故功勋大臣,全部搬到了这里。
    大汉望星台功臣阁,包括了开创大汉基业的初汉三杰,休养生息时期的曹参,周亚夫,汉武时期的卫青霍去病,光武帝刘秀的云台二十八将,东汉中后期的班超皇甫嵩等。
    另外还包括,在刘璋崛起过程中,牺牲的重要将领,包括曲恬,冷苞,白川之战牺牲的将领,阳平关一战牺牲的将领,还有许多川军伤亡惨重的战争,荆益叛乱时被叛军杀掉的文官,数百牌位林立。
    通往功臣塔的宽阔石梯上,刘璋率着黄月英好厉害法正张任四人,缓缓踏上高台,当清晨的雾气都踩在刘璋脚下的时候,一扇黑色的大门出现在他的眼前。
    管理功臣塔的不是官员和军队,军队只负责望星台外的警戒,管理功臣塔的是一些经过精心挑选的和尚。
    虽然刘璋不相信什么超度,但是觉得用这些和尚来陪伴功臣,日日念诵经文,是对已故功臣的尊重。
    门下的小沙弥双手合十,快步迎上。
    “殿下,成都,洛阳,长安的忠烈祠,已全部移入功臣塔中!”
    刘璋微微颔首,向小沙弥挥了挥手,走近那扇厚重的大门,没有叫人开门,而是自己亲手用力推开,画栋飞甍的大堂中,数千樽牌位随着光线的扩移,徐徐出现在刘璋的眼前。
    刘璋走到正中的一樽牌位下面,轻抚着灵牌冰冷的轮廓,良久之后,刘璋才缓缓起身,每一樽牌位一一闪过刘璋的眼中。
    大汉四百年,无数明星璀璨的人物落下,奠定了汉民族的底蕴,而这里这些牌位象征的人物,个个功不可没。
    在最下面以冷苞居中的牌位,没有这些人,也没有川军的今天。
    而修建这个功臣阁,在称帝之前,刘璋先来拜祭这里,就是要告诉大汉的所有人,永远不要忘了以前为汉民族做出贡献的烈士。
    同时也是告诉当世人,如果你对汉民族做出了卓越功勋,你也将被记住。
    刘璋有些仇恨那些忘记已故烈士的人,而忘记,就代表背叛,同时也是一个民族的堕落。
    入缭绕的香炉,仿佛那些落为寒烟的乱世英雄,还依然隐现在烟云之中。
    “咚————咚————咚————”
    功臣塔的第二次晨钟敲响,刘璋再次扫视灵堂,轻轻退后几步,向所有牌位郑重一礼,身后好厉害,黄月英,张任,法正同样恭敬行礼。
    当刘璋走出来时,八名士兵抬着一个布卷走过来,在高台上打开,一副巨大的图画展现出来,最顶上五个大字:山河破碎图。
    这幅图原图在伏寿那里,在工匠坊请了最熟练的绣女,将山河破碎图绣在巨大的画布上。
    这幅图不止有伏寿画的长安景象,同样向天下征集了各地乱世惨景,全部绘制于山河破碎图。
    城市,乡村,道路,大量逃荒的难民,乱兵身下的妇女,黄皮寡瘦的儿童,残垣断壁下的佝偻老人,千军万马的战场,排队领取救济带着迷茫眼神的百姓……
    各种景象,汇聚出一整副图画,在巍峨的望星台展露出来,恢弘大气中带着苍凉,
    画布装裱在透明玉石的巨大牌匾中,高高挂在功臣阁外面的柱墙上,刘璋从牌匾下走出。
    高台下折兰英,赵云,马超,王双,樊梨香,蒋琬,黄权,李严等文武竖立,以及众多的士兵,静静注视画布。
    刘璋踏足天台外沿,高高的石梯之下,以折兰英,黄权为首,文武百官全体下拜。
    “恭请蜀王殿下,移驾登基!”气壮山河的洪音,划破清晨最后的幽静。
    “传令,带所有犯人到望星台下,就地正法以祭大汉数千功臣在天之灵!”
    无数犯人被穿成一串一串的,被大批军队押解过来,包括以前的河北和中原世族子弟,以及此次犯案的黄家子弟和上百官员。
    总数达到十余万人,全部被羁押过来,刽子手刀口泛着寒光。
    刘璋相信,只有无数人的血,才能让大汉人真正记住以前的功臣,记住山河破碎。
    (未完待续)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