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2章 储君岂无天子威(七)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朱翊釴说道:“这不是好事吗?”
    虽然姚臣做这些事情的目的是为了讨好朱载坖,但是在凤阳等江北诸州县兴修水利,对于朝廷来说也确实是一件好事,朱翊釴认为这是一件不错的事情。
    劳堪说道:“殿下,兴修水利,固然是好事,但是江北贫瘠,哪里来的钱粮呢?”
    对于姚臣想要在凤阳等地兴修水利的事情,劳堪的评价就是无脑,那是真的在凤阳兴修水利就可以解决凤阳的水旱灾害问题,那么之前二百年的大明官员岂不是都是傻子了,就等着你姚臣一个死太监来做,历任的凤阳知府、中都守备他们都不知道这个问题吗?
    他们显然知道水利对于凤阳的重要性,更何况凤阳乃是大明龙兴之地,对于朝廷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何况凤阳屡屡遭灾,朝廷每年为了赈济凤阳,所花费的钱粮都不在少数,要是能够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个问题,朝廷早就办了。要兴修水利,首先就是需要大量的人力,而凤阳所缺乏的正是人力。
    元末的战乱使得凤阳人口锐减,太祖皇帝定鼎南京之后,随即移民凤阳,充实当地的人口,吴元年,将苏州富民迁实壕州。洪武三年,迁4000余户江南无田之民填凤阳。四年以后,迁江南民14万实中都。洪武六年至九年间,还将山西北部的内迁居民及真定府民迁入凤阳。
    除了迁移百姓充实凤阳之外,朝廷还在凤阳设立中都留守司,将大量的卫所迁移到中都附近,希望利用卫所充实凤阳,按理说朝廷费了这么大的力气,从各处移民,就是为了充实中都,经过这么久的繁衍生息,凤阳人口应该不少了,但是实际上远不是那么回事。
    之前的巡按凤阳等处御史王邦直久曾经上疏称:“官豪势要之家,其宇连云,楼阁冲霄,多夺民之居以为居也;其田连吁陌,地尽膏肤,多夺民之田以为田也。至于子弟恃气凌人,受奸人投献,山林湖泊,夺民利而不敢言。当此之时,天下财货,皆聚于势豪之家。”
    由于土地兼并和水旱灾害的频仍,导致凤阳的百姓大量逃亡,洪武年间,凤阳编民十有四万也。自时厥后,旧志尚在丁口四万七千八百五十余口,隆庆六年,则仅存一万三千八百九十四口,仅是大明初年的十分之一,可见凤阳人口逃亡之可怕。
    没有人口,就没有劳动力,要想兴修水利,最重要的就是钱粮和劳动力,现在凤阳是既无钱粮,又没有劳动力,姚臣想要在凤阳大兴水利,就要增加对于百姓的搜刮,同时还要征发大量的百姓来修建各种水利工程,以现在凤阳府的情况,显然是不足以支撑这些水利工程的兴建的,所以姚臣不仅仅打算征发凤阳的百姓和中都留守司的军户,还准备将江北各府州县的百姓都动员起来。
    这显然超过了凤阳等地所能够承受的极限,姚臣不顾民力,强行在凤阳等地兴修水利,使得凤阳本就不多的百姓逃亡的更加厉害,但是凤阳没人,姚臣就准备征发附近州县的百姓,劳堪请求朱翊釴立即用太子令旨命令姚臣停止他的的水利工程,因为即便是修好的,也是徒劳的。
    凤阳的水旱灾害问题主要是由于黄河夺淮所产生的,这点河道总督潘季驯早就说过了,黄河夺淮之后,河水分别由颖、涡、唯、泅入淮,大量泥沙顺着沿途洼地淤积,河口外伸并不是很快。但是弘治七年,为了保障运河,彻底截断黄河北流,在刘大夏的主持下,在郑州、开封一带凿月河,开引河,导水入淮河支流。堵塞黄陵冈水流出口,阻水分流向东。在黄陵冈东西筑长堤,自河南武陆,经新乡、延津、山东曹单二县,到砀山总长360里,阻止其向北漫溢。
    黄河全面夺淮之后,全河黄沙,伴着急流向下游注入,在河底积成暗沙堆,久而久之,河底沙堆增高,露出水面者,就成为洲滩。使得凤阳等地的水旱灾害更加频繁,这点沈鲤是很清楚的,他就对朱翊釴说道:“殿下,昔淮读安流,港浦交络,与射阳湖互为灌输,鱼盐杭稻之利丰阜蕃饶。自黄淮合流,支渠湮没。决水所至,暨浊沙所凝结。陵谷互易,沧桑改观,要兴修水利,未尝不可,只是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岂可如此行事?”
    劳堪也说道:“而今中都附近,水旱无时,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群趋于惰,兼之水旱频仍,中人荡产,且乏兼岁之储。一遇灾荒,辄膏子女、弃故土而适他乡者,比比皆是,农朴呐自安,但性习安惰。水无储蓄,灌溉不继。一遇水旱,辄负担弃土而逃。凤、淮土广人稀,加以水灾,民半逃亡,二千里皆成赤土,如沉疴久病,岂可如此妄动啊?”
    劳堪的意思很明白,现在的凤阳已经是疲敝已极,已经经不起任何折腾了,申时行也说道:“殿下,臣家南直隶人,曾经路过中都,尝往来淮、凤,一望皆红寥白茅,大抵多不耕之地。间有耕者,又苦天泽不时,非旱即涝,盖雨多则横涝弥漫,无处归束;无雨则任其焦萎,救济无资,饥谨频仍,窘迫流徙,地广人稀,坐此故也。凤阳十年九荒,非旱则雨,百姓疲敝已极,万不可再妄动了。”
    朱翊釴听了这些重臣们的之后,决定以太子令旨召中都守备姚臣到南京,加以询问,在出京之前,朱载坖和他谈过一次,朱载坖虽然给了他代天巡狩的权力,但是朱载坖要朱翊釴在使用的时候务必要慎重,作出决定之前一定要三思,兼听则明,这点是要谨记的,朱翊釴虽然听了重臣们说了这么多,但是还是决定先将姚臣召到南京来,当面询问之后,再作出决定的。
    而当天晚上,汪无择也从扬州赶来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