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一章 博弈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靠强大的苏联,西邻门g古人民共和国,东联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南与冀热辽、华北根据地连成一片,是理想的战略大后方和总根据地这一步带有全局意义的好棋。因此如考察**中央抗战后期诸多决策,就可以现进军东北不是**中央的临时决定,而是**等政治局成晏向往已久的设想。
    中国**在抗战中后期,就已考虑从日本侵略者手中收复东北的问题。1942年7月**和**曾在电报中探讨过在战后为争取同国民党合作建国,把八路军、新四军集中到东三省的问题。
    1944年9月1日,刚刚担任中央城市工井委员会主任的**,提出:,“成立城市工作部,现在主要准备一批干部做满洲工作。”
    同年川月,**在**中央六届七中全会主席团会议上曾说过:中国的国土蒋介石丢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还要准备几千干部到满洲去。
    1945年4月,在苏日中立条约终止后不久,身在百北高原的**则更加关注东北这块战略要地了。为此,他在批转给晋察冀分局的一项指示中说:苏联终止苏日中立条约表明,苏日战争爆已经为期不远,远东形势已生重大变化,今后配合盟军作战,将主要配合苏联。现在即加紧进行主力军、地方军的训练与扩大,以便能抽出若干主力,用于开辟东北。
    1945年4月召开的**,“七大”会议上**在其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在沦陷区中东北四省沦陷最久,又是日本侵略者的产业中心和屯兵要地,我们应当加紧那里的地下工作。对于流亡到关内的东北人民应当加紧团结他们。准备收复失地。”
    5月,**在七大会议上又一次指出:,“如果东北能在我们领导之下,我看这就可以说我们的胜利有了基础,也就是说决定了我们的胜利。现在我们这样一点根据地,被敌人割得相当分散,各个根据地都是不巩固的,也没有工业有灭亡的危险。所以我们也要争城市,要争那么一块整个的地方。我们要有包括东北在内的一块整个的根据地。
    这就全国范围来说,就是胜利有了基础,有了巩固的基础。”
    在这次会议上,**还提出:,“要准备2o到25个旅,15万到2o万人,脱离军区将来开到东北去,
    东北四省极重要,有可能在我们的领导下。有了东北四省我们有了胜利的基础。”
    6月9日,在七大会议选举中央委员会时,**再度谈到东北,指出:,“东北是很重要的”从我们党的展,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只要我们有了东北,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现在我们的基础是不巩固的,因为我们根据地在经济上还是手工业的,没有大工业,没有重工业,在地域上也没有连成一片。”
    此后的6月川日,**在(关于选举候补中央委员问题的报告)中又进一步强调指出:,“东北是很重要的”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及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当然,其他根据地没有丢,我们又有了东北,中国草命的基础就更好更巩固了。”
    **还指出,如果异北四省被我党我军占领,中国革命不但有巩固的后方,而且将使平津的国民党军队处于我四面包围之中。相反,如果东北落人国民党手中,就将使我敌后根据地陷人蒋介石的四面包围之中。
    1945年8月,当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后,**中央政治局委记处书记任弼时在26日的政治局会议上也曾指出:,“我看我们控制东北将是远东和平的保障。掌握东北是极重要的问题。掌握了可将革命提早若干年,掌握不了可使革命迟延若干年。东北可说是决定中国草命之命运的,所以掌握东北是要问题,别的地方丢一点也没有什么。”
    **中央领导人的这些具有远见卓识的预见,集中反映了中国**对东北战略地位的认识,成为**中央确定战略方针,把战略展的重点指舟东北的根本依据。正是在这一战略思想指导下,随着东北很快光复,**迅即布置军事力量以最快度抢进东北和热河地区。
    急剧变化了的国内外政治格局,使东北成为不仅是中国,而且是国际两大政治势力争夺、角斗的一个焦点:也使中国**人挺进东北,把东北变成夺取全国的战略基地的理想变为可能。
    日本宣告投降时,国民党4oo万军队的主力远在西南、西北大后方:而**领导的13o余万八路军、新四军及22o余万民兵,则遍布于同东北海上联系和6地接壤的华东、华北广大地区。不仅如此,**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早已在东北生根,有很好的群众基础。抗战胜利后的形势,极有利于**向东北的展。鉴于上述有利游势和东北的战略地位,**中央审时度势,确立了迅展东北的方针。
    *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