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六章 该死的英国人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稳住西线。而且他吃过洋面包,和史迪威都是从弗吉尼亚军校毕业,虽然谈不上很深的私谊。但是,他们的军事思想、战术风格以及处事原则,总有不少共通之处。孙立人曾赴欧洲考察,在英法军方也结识了不少朋友。
    由于这些缘故,孙立人对亚历山大,特别是史迪威的请求,不能像坐在旁边的杜聿明那样断然拒绝。
    杜聿明感觉到孙立人跃跃欲试,急忙拉扯他的衣角,示意他不可轻动。
    孙立人主意已决,对杜聿明的暗示佯装不知。他挺身而起,说:“新38师可以出兵仁安羌。”
    绝望中突然冒出支救兵,亚历山大大喜过望,连忙说:“谢谢”
    “我有两个条件。”孙立人用英语对亚历山大说,“第一,4个小时内,给乔克柏当调去8o辆汽车,以输送部队。第二,48小时内,仁安羌英军要坚守现有阵地。”
    “好”亚历山大满口答应。
    散会的时候,亚历山大对孙立人又拍肩膀,又拥抱,还特别委派英军军团长斯利姆中将随孙立人指挥所一起协调中英军行动。把孙立人和斯利姆拉到一块,亚历山大说:“预祝你们的合作取得成功。”
    杜聿明早已拂袖而去。
    亚历山大这回说话算数。不出4个小时,8o辆“福特”牌红头汽车开到乔克柏当。第113团官兵立即登车出。孙立人指挥所也离开曼德勒,随队前行。
    自从到了缅甸,新38师这柄战刀还没开荤,官兵们斗志旺盛摩拳擦掌。113团先捞着打仗的机会,士气更高。他们昼夜兼程,衔枚疾走,17日傍晚,赶到仁安羌外围宾河地区。当夜,部队起攻击,激战至次日中午,肃清宾河北岸日军。
    被围在南岸的英军,已困守两日,既无粮食,又无饮水,饥渴难熬,濒临崩溃。师长斯考特,一位早晨爱睡懒觉的少将,自从3月9日,把同古城的防务交给戴安澜后,他率兵转到西路守备,接着便稀里糊涂地一路败退下来,又稀里糊涂地在仁安羌陷入日军包围圈。听到宾河北岸打响,知援兵已到,恨不得中**队立时打到南岸,将他救出。斯考特的告急电报一个接一个打到孙立人指挥所,恳求中**队赶快渡河。还说:“否则,他的部队就要竖白旗了。”斯利姆军团长也从旁催促。英国绅士们就差没下跪了。孙立人见情况紧急,连夜调整兵力,决定明晨总攻。
    次日凌晨4时,东方欲晓。借着霞光,往南望去,一片荒野之上,矗立着一排排高大的井架,那就是仁安羌油田。
    黎明时分生在油田的战斗惊心动魄,残酷无情。
    中国官兵涉过冰凉的宾河后,立刻投入一个炽热的战场。仁安羌真是名副其实的油河。遍地都是油管、油罐、油桶,随便一枪,就能引燃一团大火。成排的油罐在猛烈爆炸,火龙随着油流四处窜动。高大的井架在火光中现出可怕的姿态,有的被烈焰烧化,轰然倒塌。整个油田变成一座大火场。敌我双方在火和烟中混战。
    渡河时,中国官兵浸湿衣服,在火战中占了便宜。冲入敌阵后,积极抢占制高点和上风口,又得了更大的主动。在高处,中国兵打开油罐,乌黑的石油往低处流,流到哪,哪里就是一片火海。有的将油桶,滚向敌阵,滚到哪,哪里就爆起一团火球。日军烟熏火燎,像进了火葬场。
    包围圈内的英军乘机向外突,日军陷于两面夹攻,狼奔豕突,抱头鼠窜,很快被逐出仁安羌。
    被围困了4天的英军7ooo官兵、3o多辆战车和1,ooo多匹军马终于脱离险境。同时得救的还有美国传教士、新闻记者5oo余人。
    斯考特惊魂未定,不敢停留。当天,他指挥英军渡过宾河,继续北撤。
    仁安羌突围的战报,飞向重庆,飞向华盛顿,飞向伦敦。全世界为之一震。英伦三岛更是一片欢腾。英国人把仁安羌突围比作第二个敦刻尔克大撤退,举国庆贺,大肆渲染。英国是个体面的民族,什么事情都说得很动听,很鼓舞人心。
    而仁安羌之战到底怎么回事,只有孙立人最清楚。当英军从油田退走后,孙立人曾审问了被俘的一名日军少佐参谋。其结果,让孙立人哭笑不得。原来包围仁安羌的日军,仅仅是作间大佐率领的214联队两个大队,不足1,ooo人。
    作间部队本是支机动搜索部队,奉命占领仁安羌油田。15日午夜,他们推进至仁安羌以东5公里处,意外地现英军第1师及装甲第7旅正好退到这里。作间大佐野心勃勃,他不顾兵力悬殊,大胆对英军进行包围。他利用英军的恐惧心理,虚张声势,四处出击,又利用仁安羌四周的沟沟壑壑,对英军坦克实施“地障包围”。胆怯的英国大驴子,果然让凶猛的日本小老虎吓得屁滚尿流,不敢动弹。
    孙立人走运了。
    他一下成了缅甸这场失败战争中惟一的英雄。蒋介石给他颁四等云麾勋章。罗斯福给他授予“丰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