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次站起来鞠躬,答道:,“我完全接受这个命令。”
于是,何应钦就命令日军投降代表退场。
八今日本人站起身来就走了。蔡远飞看着他们消失在大门外,心里有点莫名其妙:“怎么回事?先前打了八年仗,现在又搞了这么大的排场,随随便便鞠个躬就放他们走掉了?”
记者们也有点弄糊涂了,全都眼巴巴地望着受降台,等待着还有什么精彩节目。
只见何应钦总司令从公文包里掏出一份讲稿,开始大声朗诵:,“敬告全国同胞及全世界人士,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已于中华民国3
4年9月9日9时在南京顺利完成”
于是,大家终于确信这个仪式真的结束了。
何总司令没有关注周围的听众,埋着头念着自己的讲稿,他这时的演讲对象其实只是面前的那个麦克风。稿子不长,很快就念完了,何应钦随即离开了会场,他没有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的确是个十分谨慎的人、是个十分低调的人。
蔡远飞看看自己手腕上的劳力士自动表,时针正指向9点2o分。
整个仪式满打满算不过半个小时,真够高效率的。
受降仪式结束了,可蔡远飞他们的工作却没有结束。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6军总司令部大礼堂”对社会各界民众开放,每天都有无数的群众到会场来参观,卫士们依然需要留在现场维持秩序。
不过,这时候的“受降现场”比先前溧亮多了,司令部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了许多日本刀、日本枪和日本膏药旗,摆在走廊里好大一排,老百姓看了以后特别提精神。
参加受降仪式的官兵都获得了一枚纪念章,内卫人员还得到一张纪念卡上面写着民国34年9月9日9时南京受降纪念末尾有何应钦的签名。
9月中旬,伞兵二队的全体官兵也来参观受降仪式会场,蔡远飞就想趁这个机会归队。他到“典礼指挥部”去找夏禄敏办理调动手续。
可是夏老乡却笑着对他说:,“别急别急,今天晚上跟我去个地方,让你先瞧瞧几样好东西,也不枉到这里来忙碌一趟。”
1945年的“双十节阅兵”也许是何应钦宦海生涯的最顶峰,从这以后,如日中天的何总司令就开始走了下坡路。
何应钦之所以倒霉,根本原因是由于他此时的声望过高已隐隐地对蒋委员长构成了威胁。但其中还有一个导火索在年底的,“整编会议”上,何应钦提议把6军总司令部迁移到北平。这个建议得到了许多黄埔系将领的支持,使得蒋介石觉得,“何婆婆”有另立山头的企图,所以当机立断,撤销6总司令部、改派陈诚接替参谋总长,并且把何司令准备带到北平的精锐部队统统打到东北去了。
1945年8月有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了接受bo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伴投降的诏书。当天,蒋介石给身在延安的**来一封电报,邀请他来重庆“共商大计”: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秦立海告诉记者,蒋介石选择这个时候邀请**赴渝谈判,大有深意。
德国投降后,美苏为争夺欧洲已成剑拔弩张之势。为了集中力量确保在欧洲的利益,美苏双方都希望能在亚洲保持某种平衡。看似对立的两大集团都不希望中国生内战。
美国方面当然一如既往地支持国民党”苏联的态度却相当微妙。按理说它应该支持同样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可这一次,它却把天平倾向了当时实力占绝对优势的国民党一方。
但要获得苏方的支持也不是件容易事”一份《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摆在了蒋介石的面前。这份条约虽名为“友好”内容却丝毫看不出“友好”的味道。“条约”不但要求中国政府承认外门g古独立,还要求中苏共管长春铁路3o年,旅顺作为海军基地共享3o年,大连为自由港。作为交换,苏联政府承诺一切援助都将给予中国国民政府,而不给中国**。
为了获取苏联的支持,蒋介石最终还是签下了这份条约。就在《中苏友好联盟条称》签订的同一天,蒋介石迫不及待地向**出了第一封电报。
**收到电报后,对赴渝谈判一事未置可否,而是要求蒋介石先答复朱德总司令的电报。
1945年8月1o日,当日本表明投降之意时,蒋介石毫无心理准备一虽然德国早在5月份就投降了,美军在太平洋上与日军的逐岛争夺也节节胜利,但中国的大半壁江山还在日军手中,蒋介石估计中日之战怎么也得拖到1946年春夏之交才能结束。
突如其来的胜利,使蒋介石措手不及。彼时,最让他心焦的就是日军受降问题。当时在华日军还有1oo多万。谁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