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而我,永远不亏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43章而我,永远不亏
    对张桂芝的话,张岳则早有准备,他微微一笑:“玉米。”
    张桂芝立刻道:“那行,明天就让你爸收购。”
    张岳摇摇头:“我爸这段时间辛苦了,让他休息几天吧,玉米的事我来。”
    因为尉县粮监会的工作实在过于清闲,所以张岳的时间很充足。
    而且经过这段时间,他意识到自己犯的一个错误。
    发现眼睛异能后,张岳一直不断的寻找那些在短时间内大涨的商品。
    可经济社会,物价稳定才是重中之重。
    想要像大豆那样,动辄几倍的往上翻,属于十年难得一遇。
    八角就更离谱了,将近九倍的溢价,没有特殊外因,根本不可能发生。
    所以想要靠差价赚钱,决不能好高骛远。
    三毛五毛虽然不多,但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只要数量大,同样收益多多。
    比如现在一公斤玉米是2.6元,六天后就会涨到3.3元。
    扣除一毛钱的成本,一公斤盈利0.6元。
    自己收五十吨就是三万,收一百吨,直接六万块到手。
    而收购方法也很简单,把电话打给省代理,让他先发一批。
    剩下的自己再开着车到乡下溜达两圈,这钱不就来了嘛!
    想到就做,张岳拿起手机,直接给省里的业务拨过去。
    “小张老板,有什么指示啊?”
    省业务姓潘,叫潘少明。
    因为之前大豆的事,两人就认识了。
    后来他又和父亲一起,从对方手里下了二十吨的花生订单,便更加熟悉起来。
    张岳笑道:“我可不敢指示你,反而得服从你的领导,这样才有希望混口饭吃。”
    “千万别这么说,伱小张老板要都吃不上饭,我早就饿死逑了。”
    潘少明说的是真心话。
    上次张岳贩卖大豆的事让他印象十分深刻。
    18吨大豆,当张立国向他要货时,他还以为老张出车祸把脑子摔傻了。
    后来才知道,真正的傻子是自己。
    18吨啊!
    就那么几天时间,小二十万没了。
    后来的花生虽然没有大豆那么夸张,但潘少明算了一下,张岳父子依旧从中赚了小四万。
    两人商业互吹半天,张岳才说出自己的真实目的:
    “潘经理,我想再搞点玉米,你那有货吗?”
    潘少明立刻问:“玉米也要涨价了?”
    张岳一愣,随即眼皮一跳。
    看来没有人是傻子,双方才共了两回事,对方已经十分敏感。
    他笑道:“如果我说一定会涨价,显得我太自负。
    只是有可能吧!
    怎么,你想合作?”
    “没问题啊,只要你愿意给我留口汤喝,我唯你马首是瞻。”
    张岳想了想:“你仓库现在有多少玉米?”
    “180吨吧,玉米这东西属于快销品,加上豫省种植面积广,难免多一些。”
    “这样,我把钱给你转过去,三天内你帮我收够200吨。
    玉米还放在你仓库,等什么时候我说可以了,你就帮我抛掉。
    然后咱们再结算。
    至于你自己再备多少货,我不管。
    但事先说好,买卖有风险,赔赚自己担。”
    潘少明哈哈一笑:“张老弟就是爽快,好,此事就这么定了。”
    “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挂断电话,张岳却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开心。
    因为他知道,自己以后恐怕不能再大批量从潘少明手里拿货了。
    和自己小打小闹不同,潘少明坐镇中州,才是真的大鳄。
    一次两次没问题,时间长了迟早会出事。
    毕竟自己可以准确预测商品价格这件事,绝不能让人知道。
    至于这次的合作,那也是不得已为之。
    潘少明已经注意到了自己,就算自己选择单干,对方也大概率会跟风进货。
    与其让对方闷声发大财,不如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比如直接使用对方的仓库,这就省去了来回运输的成本。
    最关键的,是委托潘少明出货这项。
    粮食买卖,出货是最难的。
    上次不管大豆还是花生,都费了很多功夫。
    张岳那几天累的腰都差点直不起来。
    而这种交易模式,其实已经和期货交易很像了。
    期货就是先交钱预购某件商品,然后在一定时间内卖出去,从而赚取差价。
    只不过购买者在交易过程中只赚取价差,根本不在意自己买的是什么,更不会接触商品本身。
    张岳也曾想着去炒期货,省心又省力。
    而且期货属于保证金交易,只需支付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